总算是收拾妥当,靠在床头,把身体调整成舒服的姿势,我终于能重新享受这样宁静的夜晚。
微微泛酸的小腿肚提醒我过去一星期的路程是真实存在的,那还未逝去的激动心情并没有被疲惫感淹没,用另一种方式提醒着它的存在,就比如,我终于又有写字的冲动。
旅程是早就定好的。本来清明已经去苏杭旅行过的我不该把下一次的行程安排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后,好友一直邀请,再加上近一个月被一些工作生活上的琐事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迷茫压的有点烦躁,索性抛下工作上的烦恼,去到火炉重庆和成都,开始我们为期一周的蜀中之旅。
重庆
重庆是个山城,雾都。常年多云飘雾,我们到的那两天竟出了大太阳,也不知算不算好运气。整个城市都弥漫着一股野劲,让人觉得充满生机却饱含温柔,在这个火锅之乡,连空气好像都是辣椒的香味,大街上重庆本地人操着闽南人听不太懂的重庆腔,伴着我们走过重庆的大街小巷。
Day1(雨):解放碑-三峡博物馆-人民大礼堂-中山四路(桂园、周公馆)-洪崖洞
Day2(晴):磁器口-山城第三步道-一棵树观景台
Day3(晴):朝天门-四川美术学院(涂鸦一条街)-往成都
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重庆,那就是“神奇”。出生海边,在没到达重庆之前,我一直难以理解山城真正的含义。在重庆,导航永远是错乱的,即使手握地图,也经常要猜测自己到底是在第几层,要知道,这是个一楼和十一楼出来都是公路的城市啊。
重庆作为一个有革命色彩的城市,到处沾染着历史气息。而最给我意外之喜的是中山四路。攻略里说这是一条文艺而有味道的路,一出地铁口,就能从路两边的建筑感受到它的底蕴。小雨刚歇,微微的阳光从树叶缝里透出来,整条路静静地,偶尔有行人和车路过,两边的建筑也那么安静而闲适,自然有一种民国的味道。
没有特意做攻略,刚好路过了桂园和周公馆。恰逢都开馆,我们过了安检进去参观,从室内的摆设和微信的讲解中拼凑当年革命英雄的坚持不懈与无悔付出。整个参观过程安静而肃穆,对烈士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朋友说,革命教育就应该从实地做起,等到像我们一样有一定理解能力之后再回头看过去的那些黑暗日子,才能有更深的体会。而我却觉得,正因为从小那些可能没有太多意义的历史政治教育,才能让我们在遇到桂园,周公馆时自发继续接受教育,才能在更深入的了解中明白革之意,国之情。
路永远是起伏的,各条上上下下的道路纵横交错,让人觉得诧异又协调。最能体验山城特色的莫过于洪崖洞。这个以千与千寻闻名的景点,夜景非常美丽。我们下了地铁,从十一楼往下,看着一楼公路车水马龙,有种倒错的离奇感。从十一楼一层一层往下,直至靠近江边。整栋发光的建筑美得不真实,靠着栏杆在江边吹风,街头艺人唱着轻缓的歌,和这美丽的夜景完整了一个舒服的夜。
等到走到最高处,才慢慢出现了宽阔的道路,路边的集市,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再往下,就是公路出口了。
最后一天,我们专门留了一下午给川美。传说自带文艺标签的大学,还有一条奇特的涂鸦一条街。与母校厦大的芙蓉隧道不同,街上的涂鸦完全在建筑物的墙面创作,转搭公交到川美,还没到站先从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涂鸦提前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
去的时间正好是毕业季,毕设展览还剩最后几天,我们好好地接受了一番艺术熏陶,学生们的各式作品,不论是各种创意绘画还是空间设计,无不令人啧啧称奇。一直很喜欢各类设计,纵使因为展览末期没有开启空调被热得一身汗,热情和满足也没有打折扣。
参观完毕设我们找了一间咖啡屋稍作休息,便结束了我们的重庆之旅,以川美作为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成都
Day1:寬窄巷子-杜甫草堂-青羊宮(道觀)-旅館休整
Day2:武侯祠-錦里-金沙博物館-芙蓉國粹(變臉表演)
Day3:大熊貓繁育基地-宜家-陈奕迅演唱会
Day4:文殊院-大熊猫邮局-人民公园-返程
跟朋友参观完杜甫草堂,我跟她说,我好像突然更深刻地明白了“寄情于山水”的真正含义。我跟随介绍又重新认识了一遍诗圣,了解他坎坷不平的一生。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加,我更能体会杜甫那种空有抱负无处施展的烦闷,时运不济的无奈,和游离于尘世的悲凉感受。以前读书的时候那信手拈来的评价“诗人寄情于山水”,现在想来饱含了诗人多少无奈悲凉,多少凄苦心伤,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惊心中带着温暖的文字,才是最最珍贵的东西。
去了金沙遗址博物馆。之前做攻略的时候有把他放进去,但是因为距离我们住的青羊区有一定距离,本来还有点兴致缺缺,想不到去过之后却几乎成了在成都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整个博物馆的展厅布展顺序安排得非常好,从一开始的遗址参观,到每个展厅对文物、历史的介绍,我们跟着微信语音讲解细细观赏,给我非常大的震撼。整个遗址宏大壮观,出土的文物瑰丽夺目,金沙王国的华丽让人叹为观止。太阳神鸟,黄金面具,跪坐石人像...实在实在太令人惊喜和惊讶了。
最让我觉得惊喜的地方是,整个展馆不仅仅单纯介绍文物与历史,更是对整个遗址的发现和挖掘过程做了解释,在整个过程中了解了不少考古的知识,在赞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不禁对这复杂细致的考古工作肃然起敬。
去过金沙博物馆之后,突然发现整个城市的图像在自己眼前鲜明了起来。天府广场等城市地标随处可见太阳神鸟图标,地铁、乃至于成都航空的标志,都是美丽神秘的太阳神鸟。
去成都之前朋友都跟我说一定要去看团子!于是我们为团子起了个大早,又在基地里度过了整整一个上午,因为团子根本看不厌啊!!
去的比较早,正值他们吃饭时间,很多熊猫宝宝都有出来活动,一个个憨态可掬,可爱得不要不要(怎么感觉写到这段画风突变)。年纪小些的熊猫宝宝聚在一起,有的爬树,有的坐在地上狂吃不止,有的吃饱喝足已经开始东倒西歪开启酣睡模式。有一个幼年熊猫别墅的熊猫宝宝在表演爬树,把人群都吸引了过来,随着他的动作不时爆发出惊叹声。我们占据了有利地形开始各种拍拍拍,我看着他们慢慢地爬,慢慢地吃看得不亦乐乎,突然想起之前在攻略上看到网友说看熊猫吃竹子看了半个多小时,这样看来确有其事啊!
去太阳产房和月亮产房看了刚出生的熊猫宝宝,墨镜还没带上也没有毛,小小粉粉的一只,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我们走走停停逛了一个早上才走完整个基地。回到起点参观了一开始没顾得上看的熊猫博物馆,又对国宝多了解了一点。
最后一天格外悠闲,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在熊猫邮局挑明信片,写明信片。作为一个明信片控,我最喜欢这种主题邮局了,也从大学开始养成了到一个新地方给自己寄明信片的习惯。
下午,我们去到人民公园的鹤鸣茶楼,感受成都的慢生活。茶馆里熙熙攘攘,竹桌竹椅错落有致,一群群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嗑瓜子打牌。一人一杯茶,一保温瓶水,太阳不是很耀眼,周边绿树成荫,不经意间一个下午的时间就从指缝流过了,十分惬意。
一个地方的城市印象跟他的历史,人文,风俗密不可分。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和历史,通过对塑造人文和风俗的肌理的探知,整个城市的形象便不再是死板的文字和那些零零碎碎的风景,而是一个个如婉约的少女,调皮的孩童般鲜活的形象。
这也是旅行带给我的改变之一。作为一个理科女,虽然我对文学感兴趣,可是历史政治确是我的软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在做攻略的时候先把城市轮廓地图画出来,习惯把博物馆列入必去名单。在了解一个城市历史的过程中,那些曾经单调枯燥的文字不再无聊,而让我在短短的几天旅行时间里,不断从各种细节窥探这座城市的曾经。
我一直在思考行走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之所以不说旅行而是说行走,大概是因为比起旅行,行走更贴近它的本质,而这种本质,也许才是我们决定不断旅行的原因,即使我们自己也不太清楚。
有些大人总说,旅行有什么用,花那些钱和时间,到头来不是还要回到原地,没有任何用处。就像《后会无期》里说过的,成人只看利弊,好像每件事都必须都它存在的意义和用处,不然就会被打上无用的标签。
也许你有很多套说辞可以反驳他们:旅行可以增加经历,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放松心情...那么,对我来说,行走的最大意义又是在哪里呢?
一开始因为团队活动,走过不少地方。那时只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新奇,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很多之前没见过的事物。我沉醉于这种未知于发现,渐渐渴望更多。
后来我发现,行走让我放松。可能会经历一些奔波与挫折,可能要忍受环境的巨变和因为睡眠不足导致的疲累,但是麻痹的神经因为脱离日常生活的路程而变得重新活跃。
我想,行走对我来讲就像一帖药。离开日常生活的那几天,好似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不必考虑生活琐事,不必考虑工作得失,眼前只有这陌生又精彩的世界,在这里,我似乎卸下了伪装,变成另外一个自己。可以在山顶呼啸,可以在篝火边狂欢,可以做些平常不会去做的事。那是一种奇妙的感觉,陌生又心安。
品尝重庆老火锅的麻辣飘香,感受山城步道的静谧蜿蜒,起个大早看看熊猫宝宝卖萌,傍晚时分人民公园喝茶聊天,深入体验当地民众的生活常态。近距离去感受这些平常没见过的事物,总会深深地觉得,这世间事物美好,而正是这些美好,能让我重新获取前进的动力。因为我知道,在某个我不知道的地方,人们一样坚强又用力地活着,因为我知道,在某个我不知道的地方,还有更多的美好等待我去探索发现。
行走让我变得更加刚强,也更加柔软;让我变得更加广阔,也更加细致;让我变得更加跳脱,也更加稳定;让我变得更加情绪丰满,也更加理智;让我认清现实,也让我充满希望。
行走好像在不断打破我的框架,也不断重塑我的认知,在不断打破和重塑的过程中,我似乎发现了世界的更多形态和可能,也发现了全新的自己。
这种感觉让人兴奋。它让我在重新回到这循环前行的日常生活中时,能够去发现和创造不同,而正是这些貌似细小的不同,让我享受时间,也拼命追赶时间,让我不断更新自我的状态,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别停下,去哪都好。
去感受山川,去感受河海,去感受严寒,去感受酷热,去接受差异,去接受大同,去接受完美,去接受残缺,去容纳世界,去容纳自己。
下次华丽的冒险,又将是哪里呢?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