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脾、肝、肾各司其职,又密不可分。
心与肺
心肺同属上焦,心主血,肺主气。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与血的关系。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
心主血脉: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运行的必要条件
肺司呼吸:依赖于心主血脉的功能
异常:气血失和,如:心气不足,行血无力
心与脾
血液生成
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脾——心肺——贯注于心脉化赤为血;
心主血脉,心生血养脾来维持脾的运化功能
血液运行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既需要心气的推动,也依靠脾气的统摄。
心与肝
血液运行
心主血脉,推动血行,则肝有所藏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行;
精神情志
心藏神,主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正常:心血充足,心神清明=》有助于肝主疏泄
肝气条达,肝血充盈=》有助于心神内守
心与肾
水火既济
心为于上,五行属火,升已而降;
肾居于下,五行属水,降已而升;
正常的关系:
心火下降,以资肾阳,温煦肾水,使肾水不寒
肾水上济,以滋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
异常:
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水火未济(心肾不交)==》心烦失眠,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
精神互用
心藏神,肾藏精。
精:化气生神,是气、神之基
神:统精驭气,是精、气之主
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
君相安位
心为君火,肾为相火。
君火在上,为一身之主宰
相火在下,为神明之臣辅
肺与脾
气的生成
肺主呼吸,吸入自然清气
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
清气和水谷精气合为宗气,宗气和元气合为一身之气,宗气的生成,决定了后天之气的盛衰
脾化生的水谷精微需要依赖肺气的宣降功能才可以输布全身
肺所需要的水谷精微需要依靠脾气的运化功能
津液代谢
肺气宣降主行水,使津液正常输布和排泄
脾主运化水液,上输于肺或脾气散精,使津液正常生成和输布
肺与肝
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以升发为宜
肺主气,调节气机,肺气以肃降为顺
肺与肾
呼吸运动
肺司呼吸,肾主纳气
肺气肃降,吸入清气,下纳于肾
肾纳清气,维持呼吸深度
津液代谢
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肃降水液下行至肾
肾为主水之脏,升清降浊,清者上达于肺,浊者下输膀胱
阴阳互资
肺与肾母子相相生(肺属金,肾属水,金生水,所以肺为肾之母)
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
肾阴可滋养肺阴
肝与脾
疏泄运化互用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泌泄胆汁,促进脾胃受纳运化功能
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则肝得以濡养,使肝气充和条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发挥
藏血与统血
肝与脾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行;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有助于脾统血;
脾气健运,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统血,防止血液逸出脉外,则肝有所藏。
肝与肾
肝肾同源
精血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而且可以互相转化资生。
藏泄互用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为用。
阴阳互资互制
肾阴是一身之阴的根本;
肾阴充盛滋养肝阴;肝阴充足可补充肾阴。
肾阳资助肝阳,温煦肝脉,可防止肝脉寒滞。
脾与肾
先天后台相互资生
先天促后天,后天养先天(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精,元气根于肾,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脾化生后天之精,不断输送给肾,充养先天之精
津液代谢
肾主水,主持调节全身津液的代谢
肾气——促进脾气运化水液
脾主运化,输布津液——》使肾升清降浊,防止水湿停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