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听着很来劲,激动过后大家该干嘛的还是干嘛,底层代码决定着一个人的运行轨迹,不会因为一句话我们就羽化成仙了。
影响高考的因素我把它大致可以划分三类:全国教育资源分布、个人日常努力程度、心理素质。
第一类,教育资源的分布。
老师说,说实话是要被人骂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尽量要说实话,说实话本身并没有错。
山区和平原有差距、中部与沿海有差距,同一省份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有差距,即使同一省会城市,他们中学师资水平差别也很大。这个是事实,作为一个客体我们必须带承认。
在我们这座城市想考到同济这类大学其实特别难,除了大学本身分数要求特别高,我们还要在应届的学生在同省学子中脱引而出,就这一点95%的人都做不到。我们毕业的时候我一个同学没考好上了一般的一本,他安慰自己说,老子是生错省份了,如果生到北京就我这分数全中国百分之九十的大学由着我调。虽然他说的是气话但是反应个一个客观事实,区域保护政策也掺杂其中。
前些天听吴军讲高校时候,他用数据证明了这么多年来出生人口在增加而名校的录取名额几乎没有动过。
第二类,个人日常努力程度。
学习和工作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如果真要较真确实有,也就是单维推进和多维并进,其他都还一样。比如:列每日、每周、每个月计划,并实施、合理分配精力,总结同类事件(考试题目)的规律,向老师请教(向老同事、老板),时常那个反思等等。 高中阶段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毕业后并坚持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利会推着你走到你想不到的段位。
我将个人努力程度分为,日常高效学习时间和个人天分。
先讲一讲,高效学习时间。
我上学时候进班算是最早的几个,走的还最晚,但是我的学习成绩却很一般;相比那些没我“付出”多的同学,我就很费解为什么我的收获不成正比。高中阶段我想了两年也没想明白,等我毕业参加工作后才慢慢回过味,其实我们拼的不是时长,而是投入时间的转化效率,当我想明白这个以后,很多事情做起来就慢慢变的得心应手了许多。对时间有规划,对每天的精力做合理分配,不去做无谓的动作也不被眼前的事乱了心神,我就做好我的事,等着时间结果实 。
再讲一下,天分对做事的影响。
还拿上学阶段的事情来举例子,那年高二,我走读,晚上回家吃过饭我会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先做一点,当时老师要求背诵《出师表》,出师表分前、后,相对于后篇,我们所熟知的是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微 委自枉驱 三股与草庐之中 资臣以当世之事、遂许先帝以驱驰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危急也 不知所言。
就这一篇文言文我背了两个晚上加一个早上,我前边的F同学用了一个早晨,他旁边的H同学就读了几遍就记住了。我和H同学玩的不错,后来上高中也在一个学校,他遇到一个比自己脑子还好使M同学,早上写在黑板上的英语短文让大家抄写背的,他们班的M同学都是快下了早自习看两遍,吃过早饭回来默写到本子上,一字不差。
真应了单田芳老师说的那句话:人比人带死,货比货带扔。
但是即使这样毕业几年后,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小,天资一般的人在每天努力进步,而那些天资聪慧的会被眼前的鲜花和掌声迷失方向,随着时间的拉长,后者会一点点拉近与前者的距离并把前者超过去。
吴军在谈到对昨天、今天、明天的看法时,他说:“昨天无论再好都已经过去,明天永远是一个未知的,我们能做的唯有过好今天。
他也讲到前期积累的一点点优势,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己不努力跟上,慢慢的的就会被抛在后面。尽管他是做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我们都通用。
天分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起催化剂的作用,如果不持续努力,再好的催化剂也催化不了原子弹。
第三点,讲讲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本质上是对事情规律看透的内在反应。
同样是做一件事情,一个新手会表现出慌乱而老司机就很从容,因为他们做过很多遍,已经看透了其中的曲折。
但是面对重要的事情,我们都会难免紧张,合理引导自己不乱阵脚,把应该拿到的分拿到手就算心理素质好。
人作为一个感情动物,一但投入进去,投入越多就越会患得患失,而这种情绪波动是会妨碍一个人正常发挥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智的长者会告诉高考前的家长,即使高考那几天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日常怎么吃就怎么吃,该干嘛干嘛不要把电梯停了,这样做反而把他们从熟悉的环境中抽离出来分散心力造成压力。
可是真的要做到泰然处事、宠辱不惊真的很难,他需要时间大量的洗涤将我们的内心打磨的不再敏感。
我的经验就是,一点一点做,养成不心急的习惯,用更全面的问题来看待这个事情。
我的一个心法,在遇到事情时候默读几遍:几亿年的历史中我们的一生不过是沧海一粟,世界上那么多大事我这件事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多想想会坦然很多。
最后谈一下高考复习的看法。
一个原则,第一年能走就走。
第一年的水平基本上客观的反映了你对高中知识的掌握,很多人会有妄念觉得自己分数离某所高校就差几分,再复读一年涨几分肯定没问题,报这种想法的同学第二年一般考不好很可能还会丢分。平常一百分的水平反映到卷纸上,也就是九十五分;而九十分的水平反应到卷子上可能就是八十分,往高的地方去,每走一步我们就会付出之前努力的几倍。
第二点,设置止损点。
我们复读就像赌博一样,都是想再来一次把输的钱赢回来,但往往会让我们把剩下的钱也全给搭进去。 人呀一旦有贪念就会失去理智。
设置好复读年数。如果想清楚了,就今年,到时候就直接走了。就不会再纠结要不要再复读,再来一年。 提前设置好止损点会让我们更理智的看待问题。 复习之前先把状态清零,再开学前一个月提前进入状态。低下头,认真刷题,虚心求教,因为你要做的事情只有你知道。
致我的好友---------云飞。
(特此声明:文章中的插图前几张都是我的好友:年轻的老吴拍摄的,已经过他本人许可。最后一张是云飞上个月送我的文学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