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之变答好为民服务“时代考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石泰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交流研讨座谈会上强调,学习好运用好经验做法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工作作风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更折射出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改进工作作风绝非一句空洞口号,而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关键抓手。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革除作风积弊,才能架起党群“连心桥”,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改进工作作风,以“下沉一线”为突破口基层是社情民意的源头活水,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出办公室,走进社区街巷、田间地头,才能拉近干群距离,听到群众的真心话,摸清问题的真症结,真正找准服务群众的发力点,让政策制定更贴合实际需求。

提升服务效能,要以“创新机制”为催化剂不少地区推行“一站式”政务服务改革,实现群众办事高效完成,有的地区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线上预约、远程办理等方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本质上都是通过优化流程、整合资源,将作风改进转化为服务效率的提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便利。

检验作风成效,要以“群众笑脸”为“晴雨表”工作作风是否转变,群众最有发言权。在推进民生工程中,通过居民议事会、意见征集会等形式,充分吸纳群众建议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回应群众批评,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才能确保作风改进不偏离方向。

改进工作作风没有休止符,服务群众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员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改进作风融入日常工作,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用创新提升服务,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