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八年前刚刚毕业的我来说,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在生了两个娃娃后,变得爱学习起来,这一切要源于自己成了自主创业者,自己想要改变和想要成长的决心,基于这个心情,带闺蜜一起来参加线下学习,有了今天的感悟。
为什么我这么爱孩子,可孩子却总是不听我的话?
为什么孩子总是做事拖沓,磨磨蹭蹭?
为什么一到学习问题,就再也没有母慈子孝?
老师以喜怒哀惧四种情绪其背后的价值,表达喜悦的词和后面三种词势均力敌,关注点往往放在怒,哀,惧,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都是提醒我们,所有愤怒背后都是爱的需求,也许只可以被处理,不可以被压抑,情绪作为一种能量,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学会出,随时处理情绪,问题有时候其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愤怒-保护自我建立权威
烦躁-调整的力量
着急-改变频率
失望-重新认知
担心-关注更有价值的部分
害怕-自我保护远离危险
沮丧-冷静不冲动
伤心-结束的力量
孩子的无数行为,其背后蕴藏的4种真正目的
获得注意,争取权利,报复,自暴自弃。
无数问题其背后最终的归属
描述他的行为和感受
有效沟通中的12个绊脚石和积极倾听
命令 没有自信自我主见 威胁 教训 建议 说服贴标签 夸奖 辱骂 分析 安慰 询问
积极倾听了三个前提
真诚 接纳 同理心
以及亲子沟通的公式,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行为
平时有没有下述口头禅?
你怎么那么棒啊
孩子你真厉害
没关系
你真棒
宝贝你要不吃饭不给看佩奇哦
平时对孩子有没有这种行为?
抱她的时候拍肩膀
听他讲话的时候心不在焉
一个源于
沟通变成了冲突
情绪激动时-宣教?说理?
还能好好说话不?
不能。
支招: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怎么做?
首先积极倾听
被理解,被尊重
情绪得到宣泄和缓解
解决冲突
一个早上从早上7:30到晚上10:00, 除了体育活动都在学习的孩子,你是否能理解他或她的心情!
一场场练习:假如你有一个10岁的女儿,她对你说我现在心里很烦,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以前燕燕跟我很好,我们总是在一块玩,可是她现在不跟我玩了,去找她她也不理我,她总是跟玲玲玩,她们俩在一块玩得很开心,我独自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一边,我恨他们两个
问题是:当你听到女儿的苦诉苦,你应该怎么回答他?
处理问题的方式,先处理情绪哦,有想知道答案的一起探讨哦
一项研究
关于亲子沟通中出现问题!
这个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
问题的定义:
在关系里,谁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有困扰,说明谁有问题
问题的归属:孩子问题/父母问题/双方都没问题/双方都有问题
问题的研究:
1.孩子告诉你,他很担心这次考试会失败。
2.女儿说他不喜欢哥哥的朋友。
3.孩子将厨房弄得乱七八糟,并留给你清理。
4.弹吉他的孩子,要求你听一听他弹奏的乐曲。
5.你的孩子放学没有按时回家,你去学校接她也没有接到。
6.你的婴儿在打防疫针时哭了起来。
7.是谁的问题呢?
有兴趣的亲爱的们,一起来探讨吧。
学了这些之后发现自己对孩子发脾气或者是指出问题的时候更懂得从这里面套用公式,或者从孩子的情绪方面出发,跟孩子更好的沟通,所以学习真的很重要,如果亲爱的们看到这篇文章有遇到类似的问题的,可以一起来探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