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偶然读起《我是范雨素》,一点开,就被“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震撼到了。
讲真,这句话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命运的调侃,放到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里,都堪称金句,却出自一位仅上过初中、做过山村民办教师、现在的资深北漂育儿嫂之手。
少年时的生活不易、农村和农民的局限性、教育的不公、打工子弟求学的困难、农民被征地时的弱势与无奈、现实的贫富差距和世态炎凉……从她的文章中,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些苦难,只是这众多的苦难,却集于范雨素一身。
然而,在装订的套子里她并没有认命。生活虽苦,却能在文字里感到阳光。
在这篇一夜爆红的文章里,类似的金句有很多,但读完后更多的感受是,她面对生活的苦难时表现出来的平静和幽默,准确地击中了我们内心痛点,让我们赞叹的同时又泪流满面。
这种质朴的自由和平静的幽默,或许就是感动我们的原因。范雨素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一个区域中巨大群体的缩影。
她像一阵疾风掠过了这些人的天空,她的经历、她的命运,她的姿态、让千千万万个漂泊不安的灵魂找到了安放之地。
“活着就要做点与吃饭无关的事”,凭着心底的野望,她选择回归写作。
北漂的悲叹在一轮又一轮的10万+中呻吟而过,房价之高,梦想之涩,现实之艰,随便一条都可以让北漂们彻底心死。所以必须有一种智慧和欢乐哲学作为调和,才能化悲痛为力量。
范雨素的一篇自述平铺直叙,题目开门见山,这在标题党满天飞的今天不敢想象,但质朴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写实的故事,给现实壁垒里的赶路人带去了一丝坚定,文字中的自由灵光,将命运的维艰涣散的异样轻盈,
在范雨素这个“老北漂”的笔下,似乎只关心生活的近处,在远离市井的城中村里,她只追随自己的诗和远方。
然而,语言的能量,文学的魅力,让一个质朴者格局瞬间变大,笔尖的自由将生活的困苦消解的无影无踪,留给市井人情的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生路途。
在深层次的骨髓里,她以自己的视角去体察他人,在调侃与幽默之间叹惋人生,却留给他人糖果之蜜。写作也许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一定能净化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坦然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一切不公。
总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可是在节奏秒删的世界里,文明的度量却成为物质的奴隶。北漂再苦,那也是自己选择,选了就要尊重。
物质层面的三六九等,是人类优胜劣汰的固然体现,但自己内心的固守和安定,却只有自己能触及。
想要沉住气吃硬饭,总需要几分孤独的力量和遥望诗和远方的勇气,不然活在现实的世界里,怎能释怀?
(文章已做原创维权声明,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布衣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