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业:根据课程内容修改第一课作业
目的:避开误区
一、作业内容:
片段 二: 选自《非暴力沟通》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二、我的作业:
I:用我的语言重述知识
我总在大多数时候用讨好的方式去想别人如何期待我怎么做,而忽略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能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也会忽略对方的感受。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在需要看书或者学习的晚上,陪伴孩子睡觉,孩子没有马上入睡就会焦虑,着急孩子快点睡着我好去学习,会有态度上的烦燥以及语言上的不满。
A2:以后我怎么应用
以后每天陪伴孩子睡觉时,先想今天的学习任务,如果比较着急的学习课程,就告诉孩子我需要听课,不能陪伴孩子,请孩子自己睡觉。
如果没有很急的课程,可以把陪伴孩子放在首位,珍惜晚上短暂的陪伴时间,陪孩子睡着后再自己去学习或者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