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学时访问过一些武馆,和馆长们有过一些关于运营方面的交流,得到的回应几乎都是盈利能力不高,教练大多是业余,一般也就是馆长全职,最多带个一两个其他全职教练。也就是一个武馆能养得起的人很有限。我喜欢比较传统的武术,所以访问的武馆以空手道道场、中国武术馆之类的居多。就先说说我常去的两个吧。这类武术没有现代搏击那么商业化,生存状况也就比较艰难。
我去练习的空手道场,规模其实也不小,在欧洲弹丸小国全国能有二三十处道场,算是很强大的了,在这个流派里也算是世界知名,算得上优秀。
练习价格是一个月40当地货币(一周一节课),人均收入则有三四千的样子,所以应当算是超级便宜的了,而且考带之类的都是免费的。道场散在全国各地,欧洲铁路虽然方便,他们也懒得跑去隔壁城市练空手,所以一个道场大概二三十个人承担这么一周两小时的租金还是够的,但是盈利很少。思来想去,估计也就是服装和护具上会挣点钱,因为要求人手一套,还都是好牌子。
除去这个有些利润,他们经常办活动。比如请外国的老师过来讲习、自己办比赛、聚会、合宿(集训)等等,项目收费很细,学员可以像点菜一样选择自己想要的项目来参加。他们的比赛还是赛季积分制的,也就是一年会有好几次比赛,也就交好几次参赛费。集训也是一样。这类活动如果能够控制好的话,应当会有盈利。
武馆要生存,靠单一的教授一种武术,很难有广阔市场。所以这个空手道组织也会有泰拳、柔道的课程,馆长自己空手道和泰拳是一起练的所以能教,也会有一些专业的朋友过来讲课,然后分点提成给人家。
对于钱的看法。馆主的爹是欧洲第一批练习空手道的,所以他觉得自己应该接下父亲的事业,馆主老婆很支持自己的丈夫,于是自己经营美容院,补贴给丈夫的空手道馆。他手下的教练员,有那种土豪,吃穿不愁过来教空手的。也有人辞了正式工作,觉得空手能认识朋友,钱无所谓,于是就安于穷困的,倒也自得其所。所以总体氛围就是那种,钱不重要,大家在一起开心就好的态度,挣钱这事儿自然没那么看重。
至于那家中国武术馆,因为地处市中心,所以成本肯定很高,他们挣钱的能力也比那个空手道场强一些,就是不知道收支相抵能剩多少。他们挺被中国大使馆、领事馆重视的,教练员还有我国的掌门亲自送的匾额之类的,我认为也算得上优秀(其实不太明白题主所谓优秀是啥标准)。
馆主年轻时来中国学拳,正儿八经地学了国标武术,打得一手教科书式的好套路,并且受了专业的散打训练,也很能打。据说开武馆的启动资金一部分就是来源于他去打搏击赛挣来的。中国武术对于保守的欧洲人来说还是很吸引人的。中国武术门类多,于是长拳、南拳、八极拳、太极拳、咏春拳,各种刀枪棍棒,馆主笼络了一批各拳种的教练员,每天开课,学生流量大了,学费自然就多。
有散打课,自然就会有搏击爱好者,武馆派人参加比赛,也是有奖金拿的,但这基本只是补贴,挣不了大钱,毕竟没什么职业拳手。其他的也和那个空手道场一样,卖武术服、卖道具、护具等等。他们武馆也有个冰柜,饮料也会卖卖,还会卖一些武术光盘、书籍之类的周边。
中国武术馆还兼具宣扬中国文化的作用。中国领事馆要办个啥活动、中国留学生要办个啥活动,也会邀请他们去,当然是有偿的,而且几乎不分大小只要有钱赚他们都会去,可见每一笔钱的重要性。除了武术表演,他们也舞狮舞龙,虽然都是洋人,却也有模有样。
综合来讲,除了那种专业拳馆(多是泰拳馆、拳击馆之类的)可以靠商业性比赛活下来,并且靠慕名而来的学员挣得一些利润(毕竟培养一名职业拳手的成本惊人),这种作为业余爱好存在的道场想要盈利就要各方面动脑筋,总结下来无非三个方式:
1、多开不同课程:比如多设置些其他类型的武术、分成人、青少年和少儿的班。
2、多召开、参加活动
3、多卖点周边和设备
基本和国内的模式差不多。所以就算是国外的武馆,想挣钱也并不容易。练习的人少,竞争激烈,没有多少名气的武馆都卖白菜价了。武术这行,实事求是的人挣的都是血汗钱,哪儿都一样。
国内也有很挣钱的武馆,但是挣得是否心安理得就另当别论了。
那些大神,吹得很厉害的所谓名师,肯定挣不少。
还有赤裸裸的例子就是馆长通过关系在各学校开社团,而且还无视师资地拼命多加项目,结果各类武道都做,现在的学生、老师、学校领导也没啥分辨能力,于是学生一年年换,服装和设备也就一年年卖,很多社团的所谓教练员也就一学期去个几次教点基本动作糊弄过去就行了。武术服装的成本其实很低,但售价并不低,各武馆靠服装撑着的其实不少,这是武术行当里不成文的规矩,一旦能够成批量卖的话利润绝对高的,这位馆长也在不同场合说过自己一年卖一辆大奔出来。
不过这位馆长也很有能耐,能够找到利润点,并通过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加以突破,这是真本事,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差别在于有的武馆重视技艺,有的则是赤裸裸地挣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