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妈是个老师,爸爸是个退役军人,所以我家的家教特别严,可能因为我太调皮了,总是挨揍。自然而然,很少听到爸爸妈妈表扬我的话,更别提奖励了。记得小学时每次期末领通知书都能拿到数学第一名和总分第一名的奖状回家,一路上老开心了。可是一回到家,妈妈就开始说我语文分数太低,接着批评总结我平常不爱写生字词,不爱背书。最恐怖的是,通知书上老师的评语“……但是……”妈妈永远看到的都是“但是”后面的内容,情节轻的口头教育,情节重了,那惨了。后来吸取经验教训,每次拿通知书,都特别留意老师的评语,再潦草的字迹,只要有“但是”,我都能挑出来。记得四年级时,老师的评语有两个“但是”,我就把通知书的下一半撕了,可想而知,回家之后的情状。
想想从小学到高中有印象的奖励,应该是小学毕业考试语数两门都在90分以上,妈妈允许我一个暑假不用学习,初中中招考试后,妈妈接我给我买了一个烤红薯和烤玉米,高中毕业,妈妈允许我出去和朋友疯了一个暑假。现在有时跟妈妈聊天,每当说起对我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妈妈会说那个时候批评大于表扬,惩罚多余奖励,没能让我从小树立起自信心,有点自卑,这是她做的不到位的一点。
可能因为小时侯的家庭教育环境,成为老师的我还真是挺吝啬表扬孩子的,就像妈妈认为我会骄傲,我也担心他们骄傲。尤其是第一年,每一次哪个学生做了很棒的事,我会记在心里,但从来没有说破过,偶尔找到他单独谈话,才会提起,告诉他,他做的很好。让我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一个孩子还挺难的。你说,连口头表扬,我都这么小气,哪还有什么奖励啊!
第二年情况好一点儿,因为我发现,刚刚步入教学世界的我还挺在意同事们的肯定和领导的表扬的,如果哪一次我的工作得到了肯定,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其实,孩子们不也和我一样吗,他们作为学习者,其知识的获得,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有老师的传授,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学习,等等。从某种角度上说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人所完成的任务,它跟周围的人和物都有相当密切的联系。孩子们每一次进步,都能给周围带来满满的正能量,作为老师,肯定也是受益者,为什么不去表扬一下他们呢?每一个人,都很需要别人的肯定和支持,每一份成就都有劳动的付出和汗水的浇灌,作为老师,对学生每次的进步应该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给予他们表扬,这样,他们才会有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所以我在慢慢改变。
第三年,整个学校的氛围都是特别积极向上的。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这所学校都能看到每一个人的努力,然后给予表扬奖励。在这样开心的环境下,总是自然而然的发现学生的付出,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渐渐的,我也会有更多的表扬方式,也适当给予学生们物质奖励。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把作业认真完成了,我会找个时间在班里表扬他;一个平时纪律很散漫的学生,在一堂课上认真听讲,我会在下课时表扬他;一个害羞腼腆的学生,有一次却在课堂上勇敢的主动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我会让全班的同学为他鼓掌喝彩。而从期中考试后的每个星期五,我会总结这一个星期来,每个方面表现突出或进步的同学,比如坚持练字且每一篇都很认真,比如积极回答问题,比如背书背的又快又准,比如作业有很大进步,我都会给他们发一个本子。本子的首页我也提前盖了章,为他们写下名字和奖励理由,所以每个周五的午休时间,两个班的孩子特别期待我的出现。若是哪一周没有,他们总是追着我问,为什么没有了。没领到的孩子有的着急了会闯进我的办公室问我到底做到哪些才能奖励他一个本子,我就会给他提要求,通常情况下,他在下周都可以完成,然后还没到周五就喜滋滋的跟我邀功。我特别开心看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我的改变结果告诉了我一个事实,在拥有适当表扬和奖励的环境下成长,孩子对未来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成绩也会渐渐进步,有健康向上的人格,而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们一定更有勇气。希望未来的自己做个有心的老师,更多的发现孩子们的美好,亲近他们的心灵,看他们茁壮成长!
PS:其实就我自己而言,我还挺喜欢自己内心那一点点自卑的,一颗稍稍浮躁的心加上一点点自卑,才能落地生根,它们总是我努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