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张艾嘉的新电影《相爱相亲》,故事虽然平淡,却感动到让我流泪。
一个老太太,孤独终生,一直在村里等待最初嫁的那个男人,结果等到的只是那个男人的尸体,男人死后被葬回了老家。
男人当年离开家以后,在城里已经结婚生子,在别人眼里,老太太跟男人是没有感情的,他们当时也是父母指定为婚。事实上男人跟老太太结婚也就半年的时光。让人怜悯的是老太太还要跟男人的女儿争夺男人的埋葬地,在男人城里的妻子去世后,他们的女儿想把他们合葬在一起,所以女儿到农村来迁坟。遭到了老太太的极力反对,老太太用身体保护着坟地。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很早的时候看过的一个电影,名字我已经不记得了。讲的是一个童养媳的故事,十几岁的时候她就被送到了男孩家,比男孩大好几岁,虽然男孩太小所以一直把他当做姐姐看待,但是她心里一直清楚自己的位置,照顾着婆婆和比她小很多的老公。
等到男孩长大后自然也是无法接受姐姐变成老婆的现实,成亲的晚上男孩逃离了家去南洋打工,自此再也没有回过家。女人等了他一辈子,终生未嫁。电影上映的时候她还在世,已经90多岁,是福建地区唯一一个还活着的童养媳,还特别说明她一生没有体会过男女之间的性爱。
我们现在再来看这样的故事,可能会感觉很荒谬,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难以想象。
这也让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想要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有哪些客观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爱情。
1)不同的年龄段,爱情观是不一样的
爱情是受年龄影响的,不同的年龄段大家对待爱情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
如《相爱相亲》电影中的角色,二十几岁的薇薇,年轻,比较喜欢玩,找的男朋友是学音乐的,在酒吧唱歌。因为跟父母住在一起,受限制太多,所以总是希望搬出家门跟男朋友合租。搞音乐的男朋友虽然生活很自由,人也很帅,但是却没钱。即使这样她也愿意跟男朋友结婚,还悄悄着偷家里的户口本去登记结婚。
薇薇的父母,年龄在50岁到60岁之间,结婚的时间比较久了,生活日渐清淡。夫妻之间没有了太多热情,各自忙各自的工作。这个阶段的人或许都比较敏感,女人害怕男人出轨,男人害怕妻子有外遇。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双重烦恼,夫妻往往也最容易吵架。
如果说爱情有没有保鲜期,我想是有的,只不过并不是说保鲜期过了以后,爱情就不存在了,只是没有了以前的新鲜感。表面上的平淡并不意味着心里上的感情消失了,相反随着时间久了可能会更浓厚,只是外在的体现并不是那么明显。
等到了老年,65岁以后,如果说以前对爱情还有所追求的话,那到了这个阶段更多的人只是搭伴安享晚年,对异性生理上的需求也会弱很多。这个阶段对很多人来说两个人在一起,功能性作用可能更大一些。身体和体力已经不是很好,孩子又不在身边,得依靠彼此照顾对方。
2)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爱情观也是不一样的
《相爱相亲》中阿祖(上文提到的老太太)的故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跟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
阿祖守着贞洁一辈子,一直等待着那个男人回家。大家会为她感到不值,何况那个男人还都已经成家了。但阿祖却始终认为自己才是那个男人的妻子,唯一的证据就是族谱上的名字。阿祖有这样的想法也是由她所处的那个时代决定的。
以前的古代封建社会,很多婚姻的结合都是由父母双方指定,很多还都是从小就被定好的,没有自主权。那时候男女在婚姻中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会有多个妻子,生活中女性也处于一个卑微的地位。
虽然朝代一直在换,技术在发展,但相比较而言,婚姻制度的改变进程却是非常慢的。
之所以说爱情观跟时代背景有关,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人们的思想就是这样,某些地方还会有把出轨的女人沉河这样没有人权的事情发生。在今天看这是犯罪行为,但在那个年代,大家是有这样的共识,对于这样的惩罚人们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衙门也不会去管。小孩子受到的思想教育也是这样的。
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1912年民国的法律规定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一个男人一生中同时只能有一个妻子。
现在我们来看,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已经大幅提升了,很多夫妻中女性的地位是要高于男人的。当然我们不应该说这话,人人平等嘛,所谓的女人的地位比男人高,那是因为男人疼老婆。
好像上面是在说婚姻,有的人又会说婚姻并不代表爱情。没错,如果要单纯说爱情的话,那只能说爱情一直都没有变,一直是非常伟大的。可婚姻是爱情的结果,两个人如果没有婚姻,爱情或许只能藏在心里。这么说可能有一些狭隘,但现实如此。
3)婚姻的标准
好吧,我改变一下说法,不说爱情,改说婚姻。两个人建立婚姻关系的标准。
历史来看,虽然婚姻制度改变了,但是对于爱情的标准却是一直存在的,自古以来就有门当户对的说法。爱情再纯粹,再伟大,客观条件上受物质条件的影响太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都讲究门当户对,财主家的女儿要跟同样身为财主家的儿子结婚,这样双方在生意上可以互帮互助。王爷的女儿也要嫁给高官的儿子,更好一点的是嫁给皇上。除了为了地位和利益的联姻外,还有更宏观的利益,最知名的就要属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的例子了,奠定了唐蕃交好的基础。
其实你要说不联姻行不行,当然也是可行的,只是联姻这种方式也是给彼此的利益提供一个保障。
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行为,时至今日依然存在。有钱人的孩子同样希望找家庭条件好的,父母是当官的也希望找个官二代或富二代。不仅因为家庭背景,还有职业,老师跟医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搭配。
一线城市由于房价高,定居门槛高,也流行着北京人、上海人不找外地人这样的默认规则。人们对爱情的想法跟社会发展进程有很大关系,一线城市的这种想法也是近几年才比较突出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和财富差距的加大,也放大了物质因素对于爱情的影响。
4)理想中的爱情
撇开一见钟情不说,感情一般是随两个人相处时间长久而慢慢加深的。所谓的日久生情还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你找一对情侣问他们在一起的理由,他们可能会说性格合适,有共同的话题,价值观相同等等,其实也都是一些显而易见的因素。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条数,但适用到每对情侣身上都会有那么点不同。
不同的群体对于理想中的爱情定义标准都会有所不同。对普通人来说,理想中的爱情应该是在有了感情基础以后,物质条件同时或是以后也能够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我希望前后顺序是这样的,感情是基础,而上面说的性格合适等是建立感情基础的前提。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果说物质条件在以后具备,这就像赌博一样,谁也没有把握说自己找的就是潜力股,而且一个人未来的前程的好坏也不是完全由能力决定的,机遇也占很大一部分。我们又不能把它当成是一个生意来做,常常讲的是一个缘分。
在实际情况中也会有你能否在合适的年龄遇到合适的人,个人心态是否着急,周边人的催促和阻拦等等,这些都在影响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