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植字〗 〖深圳 张安立】↓
——————————————
《神龙下凡》
龙之形象古今传,腾云潜海万世间。仲春二月露头脸,呼风唤雨降尘凡!
龙抬头(每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二月二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古人把仲春时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崭露头角称为“见龙在田”(即为“龙抬头”),仲夏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称为“飞龙在天”;此外还有“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分别对应各时节星象。龙抬头在农耕文化中标示阳气自地底而出,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了。龙抬头时节,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春雷始鸣。元时期将阴历“二月二”称为龙抬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二”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与“龙抬头”相关的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来源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地平线下。仲春(惊蛰至春分间),角宿(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仲春而抬头,仲夏而飞天,仲秋而潜渊。都是指这苍龙七宿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
小的时候曾经听闻老人聊起过龙的话题,他说:“我也七十多岁的人了,这一大半辈子还没见过真龙,从小到大以至到老也只是听过传说,听说神龙见首不见尾,别说见首,我是连一鳞半爪也还没有见过。从小是年幼无知见识短浅,年纪大了又人老眼花,总的来说,可能是我的福缘不够没见到龙,但是,我倒是宁愿相信这个世上有真龙的影子,它就是神龙!”
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
关于龙抬头的民间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象征祥瑞,此正所谓民间传说之神龙。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神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无有龙,而且是真龙,这倒真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亘古问题。是的,正如那位老人所言,他都从小至老都未曾见过真龙,那么,亘古至今,亦未知悉某位古人真正见过真龙。然则,龙的传说龙的故事却自古以来千古流传。因此,归根结底,总而言之,龙, 宁可信其真为神龙,或犹如一种梦,抑或让它永远如同谜一般的存在,因为它毕竟是自古至今千秋万代民间文化的一种不朽图腾!
二O二四年三月十一日
农历二O二四年二月二龙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