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段话
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五层,原来并不是一步上一个台阶的存在,而是和前面四层是一种并存,我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停滞,偶尔的退化以及无意义感?
关于这个论点的前半句,我并没有很深的理解,我感觉自我实现需求应该是超脱了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的,更严谨的说,自我实现需求虽然必须是在保证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但他们的联系可能没有那么紧密。层次需求理论在我看来仍然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这里主要来考虑一下后半句,“我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停滞,偶尔的退化以及无意义感”。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还是和即时满足、目标、执行力和心智等多个问题绑定在一起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主要是指个人的理想抱负能够实现的这个需求。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才能感到快乐。
首先,不同层次的需求的实现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越底层的需求更容易满足,越高层的需求满足起来更难,要付出的努力就更多。实现高层次满足必然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想消除自己产生的倦怠感以及无意义感,具有一种能够抗拒即时满足的能力。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得到满足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快感,这个快感也会给你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正向激励。前面提到,不同层次的需求满足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底层的需求能得到很快的满足,就是即时满足,而高层的需求更难满足,就是延时满足。有的人沉浸于底层需求获得的即时满足,然后想要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囿于自身能力无法较快实现高层次需求,整个过程充满一种挫败感,转而继续寻求即时满足,如果长期沉浸于即时满足,那么他在思维上精神上的就会形成惯性,高层次的需求就成为他的精神盲点。
如果想要克服实现高层次需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必须要拥有足够远大的目标和执行力。仅仅拥有远大的目标是不够的,就像黑夜中前行一方面能够看到远处的灯光,另一方面能看清脚下的路,并且不断的朝着灯光走下去。要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得到正向的反馈,给自己继续下去的动力,同时及时得到正向的反馈却不止步于此,内心要清楚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终极目标,那就更倾向于沉浸于底层的满足。而有了终极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不断的去克服达到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终克服的困难量变积累完成质变,就可以满足高层次的需求,继续前行进而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正是这样,每个阶段的成功都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心态,进而鼓励去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这就是对人的精神力的一个锤炼的一个过程。
上面的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沉浸于即时满足呢?又该如何克服这种情况呢?其实我目前也没找到很好的办法,简单说一下自己目前用到的一些方法吧。首先要开阔自己的眼界,农夫说自己有钱了要一天吃红糖一天吃白糖的笑话很多人都听过,这就是因为眼界狭窄的原因。不要停止自己看世界的脚步,幸亏处于当前一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知识的爆炸也让人们了解别人的思想变得异常简单,所以要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眼界,只有眼界够开阔,才能看到更远的灯光。第二,要有思维方式的转变,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问问自己——对于自己的目标有帮助吗?要知道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活着的终极的目的,其实就是不断的进步,成长,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获取更大的满足。有的人把自己的满足感的阈值设置的太低了,形成了即时满足的精神惯性。而要想改变这个状态,就需要一步步的走起来,让自己的以前总是刹车的惯性变成不断加大油门的惯性,当这个惯性养成,你想要停车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