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留白”一词,得益于当年的书法老师,他教我们说,书法讲究疏密,书就是简练,就是留白,能留白和会留白,是一种真正的本事。从那之后,每每欣赏书法作品,不仅会看到黑体的充实美,更会留意空白的空灵美。而且发现,正是有了留白的衬托,书法才更有一种立体的美感,正所谓“黑白相间,虚实相生”。这正是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是“天地合一,道法自然”的集中体现。
之后,又听美术老师讲国画,同样提到了艺术中的留白美。中国画讲究在画面上适当留有空白,不能太挤太紧,在留出的空白中能让人产生无限想象,品味无穷趣味,增加了图画整体的美观和意境。
后来,学习文学作品,接触到了更多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艺术。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卞之琳的《断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经典作品,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文学作品中的留白艺术是作者的一种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是一种“大音无形,大象无声”的大气之美。
现在想想,我们的生活是否也需要一些留白呢。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的生命被挤的得越来越满,我们的心灵在忙碌中却少了诸多乐趣。一切都显得那么着急,匆忙,家长盲目早教,只盼孩子早日成名,剥夺了他们健康成长的乐趣,商人贪欲横行,不惜掺假害人,信口开河者有之,争名夺利者有之……若是我们能坚持一种留白的态度,便可重新认识自己,走出欲望的诱惑,走出急躁的漩涡,走向坦荡的明天,走向平和的未来。
当我们面对喧嚣时,当我们面对失意时,我们也可以学会适当留白,懂得有所选择,有所放弃,活出属于自己的优雅和精彩。静以修身,反省慎独,寻找更好的机会去奋斗。
留白是一种生命的艺术,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它可以让心灵更加坦然自在,可以使人生更加和谐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