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创新只有两个作用:营销的噱头,媒体的流量。真实的创新……别扯淡了!
创新不是灵感游戏,也不是PR通稿,真正的创新是血泪教训之后不断完善的创造体系。因此,创新不是解决方案,而是要建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能够帮助找出可行的方案,但是它本身并不提供答案。
根据逻辑关系,建立正确的操作系统,然后还要据此研究开发,不断修订,才能摸索出答案。
如果你们认同我创新不是主体的看法,那么就会知道创新是创造成果的一个外在描述而已,创新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因此,本文标题“创新的准备工作”,其核心就是“如何创造出更具有影响力的产品”。
鉴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专家,我不会讲准备的细节,只讲哲学层面的思考,各位创业者可以自行对号入座、自行思考:
1、正向设计。
正向设计,即在找出核心问题以后,根据当前的现状和行业资源,重新设定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如同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和手机生产流程、Apple Watch重新定义了手表产业链一样,这个梳理清楚,是一切的前提。
所谓梳理清楚,就是逻辑严密,而且能让整个参与其中的生态链成员:Everybody Happy,Everybody wins!否则整个价值链就难以持续最终崩溃。反例:O2O补贴大战,根本没有任何实际价值产生,一切都是拿钱买来的。自然会死掉。
正向设计是创业开始的前提。你能重构已有、但是不适应移动时代的产业链,你就有机会赢。但是这个赢一定是让参与其中的所有人都得利,而且欲罢不能。很多创业者啥都没想清楚就开始创业,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教育那些刚入行的投资人。
2、品控系统。
有了正向设计就可以成功了吗?大错特错。
如果说正向设计让你的创业有了起点,那么品质控制才能让你的创业开始“向前行进”。所谓品质控制,就是要确保你的产品在流程上能够准确无误的落地、质量上完全可控、所有潜在风险都有应对方案,同时具有良好审美、有价值的品牌等优良品质。品控系统在确保品质的同时,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决定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品牌。
罗永浩吹牛逼的时候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但是最后设计出来的东西呢?且不说自身的价值,仅仅看工业生产上的流程,就贻笑大方了。
还有很多互联网企业,叫嚣着“传统企业利润空间大、广告水分多不划算”,号称自己产品性价比,其实“现出原形”以后你会发现,他们只有产品,没有品控。产品看起来简单,但是产品的品质、售后的服务、甚至产品的品牌都是产品核心价值所在。而品控系统也好,接下来要讲的校正逻辑也罢,都是需要大量投入的。没有在这两个方面投入的互联网企业,看似省下来了钱,但交给用户的,也只是一个风险更大、品质更差、前景更黯淡的产品。这种廉价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再举个例子。饿了么送餐,真的能保证质量吗?如果吃出了问题,你都根本没有任何完整的“证据链”!问题出在哪个环节都不知道!没有品质控制,成本当然降低,但是这里面的问题也会让企业分分钟倒掉。
3、校正逻辑。
第一点确保能做出有用的产品,第二点能确保不走样的执行,那么第三点就是确保产品不断升级,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校正逻辑需要根据产品的初心和愿景,重新规划“正向设计”的路线图。因为时代在不断变化,每一刻都在调整,相应的,对未来的判断也在不断清晰和优化,路线也需要重新校正。
所谓校正逻辑,就是创业者要有独立的操作模块,一遍又一遍的重建“正向设计”和优化“品控系统”。从而确保每一个发展都更准确,每一个环节都更有效。
校正逻辑涉及到很多方面:对核心问题的重新审视、甚至重新定义;对不同问题解决时机对准确把握;对行业趋势甚至人性的研究和洞察;随时应变、更新迭代时优先级的研究;对未来的预判等等,确保在“不断刷新”的过程中,对未来和细节不断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而很多细节和解决方案,其实是从产品哲学层面思考后,对细节的落地。
因此,看似简单的背后,是一整套操作系统。这套操作系统包括正向设计的构建、运行监控和持续修订校正。
如果你认可这个分析,那么就会发现,所谓的创新,就存在于“1正向设计”和“3校正逻辑”里。正向设计只会在最开始被称为创新,此后就是在校正的过程中,有没有持续“出彩”的内容。
一个产品能否成功,需要从设计到执行到落地到升级等多个方面周而复始的努力。如果一个创业者说,我要创新时,最好他已经想清楚了上面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并且给出可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