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我记得2006年7月德国世界杯最后一场决赛,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意大利与法国对决,那时中国之声也推出了关于德国世界杯的特别节目,由于当晚的决赛在北京时间凌晨两点,而中国之声的节目必须在凌晨1:30分结束,因此主持人很遗憾的宣布无法为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转播最后这场在赛场上的大戏。2007年12月24日,中国之声开始24小时播出,这也许对于中国之声来说,应该不必担心凌晨因时间问题无法转播重要体育赛事了。
2008年对于中国之声来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经历了不少大事件。2008年1月中旬,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雨雪冰冻灾害,当时中国之声打破常规,推出《爱心守望,风雪同行》特别直播节目,全力关注各地因冰雪滞留在公路上的司乘人员以及受灾群众,联系各级政府部门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救援。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中国之声推出《汶川,紧急救援》特别报道,第一时间从震中发回报道,是沟通震区内外信息的重要渠道。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中国之声与全国近百余家电台媒体联合直播奥运火炬的传递活动,同时作为奥运会特权转播商,与上百家电台一起合作,全方位直播北京奥运会各项赛事。这应该是当时在广播界空前巨大、史无前例。还有“神七”飞天,也是当年中国之声其中的关注点。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之声的节目由原来非富多彩的综合性频率变成了专业的新闻频率,全天的新闻节目占到了整个频率的70%(真正做到了“国内国际大事,中国之声全面关注”),曾经喜爱的多个优秀的栏目也随之取消。由于全天都是枯燥乏味的《央广新闻》,起初特别不适应,甚至有一种想放弃收听中国之声的打算,但是随着中国之声各档节目的不断调整,也逐步适应了全天新闻的编排,像某些时段的新闻,它听起来并不像《央广新闻》那么枯燥。现在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打开中国之声,听听身边的大事。一位好友曾经问过我,中国之声现在都沦为“新闻之声”了,为什么还是那么喜欢听,而且还每天都听?其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中国之声,只要是自己喜爱的,都会坚持收听。
中国之声虽然节目做的好,但是唯一感到美中不足的就是广告问题。和过去几年相比,中国之声在广告质量方面,也有明显的进步。但仍然有个别的广播广告因其制作粗糙,特别是专题类的广告,令广大听友感到讨厌,这也是中国之声的缺点之一。不过说到中国之声的几档最为老牌节目,就不得不提《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和《小喇叭》。《新闻和报纸摘要》这个名字在今天看来也许会觉得土气,每天早上六点半在神州大地上准时响起。《小喇叭》应该是几代人的童年记忆。我老妈回忆说,她小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台海燕牌收音机,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是她抹不去的回忆。如今,《小喇叭》依旧是深受当代少年儿童喜爱的少儿广播节目。
无论身在何处,总有中国之声。作为一个面向全国播出的广播频率,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之声的节目一定会更加精彩。(完)
(本文选自2016年11月12日新浪微博网友@雪山之恋-me 的文章)(文章中括号里面的内容,是我本人加进去的,原文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