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你拥有一个神奇的魔法棒,主导着自己或孩子努力的方向。
比如当你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在一起玩游戏,你告诉旁边的家长,我家孩子胆小,孩子就不敢挑战有难度的游戏,孩子果然不能成功;换个方向,如果你说,这个游戏,宝贝加油,再努力一把,你可以过去的,那孩子就会努力挑战直至成功。
什么是自证预言?
在心理学中,这种行为被称为自证预言,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的结果印证预言的发生。换个方式来说,外界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他的行为,使得对方按期望行事。
心理学家发现,相对于成人,自证预言在儿童身上的效果更加明显。
一是因为儿童本身的认知不完善,他们主要通过外界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来自外界的评价是他很棒,可以把某件事情做的很好,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很棒,更有信心把事情做好,积极的行为就会带来积极的结果。二是因为儿童比较在乎周围人的评价。当大家对他们抱有很高期待,孩子为了满足大人期待就会努力发挥自己潜能。因为他不想让别人失望。
不同的预言带来不同的结果
爱迪生当年被老师以低能儿的理由劝退学。母亲对他说:学校认为你是低能儿无法教育,我会在家里好好地教育你,要使你成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
为了印证母亲的预言,爱迪生在母亲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坚持学习。在兴趣的带动下,他博览群书,8岁时,他阅读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著作和历史书籍。到9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籍。后来,他更是创造了无数发明,造福人类。
换个方向,比如有位妈妈辅导自己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写作业时经常崩溃,她每次崩溃时都大喊:“我的天,你怎么这么笨啊”。慢慢的,孩子真的成为了班上最笨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都会的,非常简单的题他都做不出来。
再比如一个才几岁的小宝宝,在吃饭的时候她会选择吃自己喜欢的,但是在家长这里,会告诉别人,“这孩子挑食”。原本“挑食”这个词都不在孩子的认知范围里,但在家长一再的强化之下,孩子终于理解了,哦,原来选择喜欢吃的就是挑食,“爸爸妈妈都这样说我,那我一定就是这样的人了。”于是他就真的会变成一个挑食的孩子。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就拥有这样一个神奇的魔法棒。时时刻刻,我们都可以用他来主导孩子发展的方向,或者帮助孩子实现目标,或者阻碍孩子实现目标。
事实上,大部分父母倾向于消极的预言,那如何避免这些消极预言?
如何避免消极预言
就我的观察和体验,分享两点:
1、首先作为父母,首先做好自我觉察,不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用抱持的态度接受孩子每一个当下。
前两天啊,我带着孩子去他的小伙伴家里玩,小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大家知道,小孩子一开心就会忘乎所以,突然,他的小伙伴站在了妈妈身后的椅子上,朝他妈妈的头发上吐了一大口口水,然后,他们一起哈哈大笑。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这时候你会怎么办?……我想很多母亲可能会火冒三丈,接下来就是一场鸡飞狗跳。那这位小孩妈妈是怎么应对的呢?她镇定地说“米米,你给妈妈擦掉,妈妈就会原谅你”。然后,神奇地,孩子很听话地就拿纸巾帮妈妈擦掉了。这场危机瞬间化解。
你看,面对孩子制造的麻烦,如果妈妈发泄了怒气,孩子得到的可能就是“我是个淘气包,捣蛋鬼之类的预言”。而镇定的妈妈,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温和而坚定的,那就是“妈妈相信你,你会改正的”,孩子也用行为证明对妈妈的信任。健康的亲子关系源于父母对孩子抱持的态度,妈妈仿佛一个容器,能够容纳孩子的天性,无条件接受孩子的优缺点,承载孩子的各种行为,在妈妈面前,无论发生什么,孩子都非常有安全感。所以,学会抱持的态度,父母离消极预言就会愈来愈远。
这是避免消极预言的根本方法,那如果消极预言已经发生了,怎么办呢?
2、打破消极预言的方法——创造积极体验
自证预言的作用机制就是“选择性注意”,对孩子来说,当父母发出一个预言后,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符合预言的信息上,而那些不符合预言的信息,就被自动忽略了。那么,要打破这些负面的预言,就需要积极的体验来改变。
比如,我在高中时直到大学体育一直不强,源于我自己从小看《红楼梦》得到的心理暗示,仿佛纤弱才是女性的美。结果体育方面除了乓乓球外,其他项目几乎都弱,高中时候我已经身高168,在女生当中是比较高的,同学让我去打篮球,我畏惧那种争抢的场面,不去,跨栏跑的项目,也没有参加。后来导致800米跑步都没有及格,主要是我难以坚持下来。于是在补考前,我练习了整整一周,考试的时候,第一圈勉强还行,到第二圈的时候我又感觉不行了,过去那种失败的感觉仿佛又一次向我袭来,不知不觉就放慢了速度,心想这次又泡汤了,但还是坚持着,跑着跑着突然发现又有力气了,看见前面的女同学了,我想,我要是加把劲有可能超过她,于是我果然超过了她,紧接着继续向前又超越了一个女生。于是当期800米补考,意外地得了第一名。这次的意外的心理体验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坚持,就有超越的可能。”以后的很多场景中,当我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脑海中不自觉地就会浮现出这个画面,这种感觉。
再分享一个例子,我家小孩之前不喜欢玩乐高,因为之前买的一些乐高比较复杂,他觉得自己拼不好,渐渐就失去了耐心。有一次,他偶然地很快拼完了一个简单的小动物,他就很高兴,这种体验打破了之前他对自己的认识。接着让我给他再买一些这种动物类型的小颗粒,此后每天回家迅速拼一个展示给家人看。后面他说这个没意思了,现在让我给他买一些增加点难度的小颗粒。
所以,你看,越是在消极的情况下,越要制造机会让孩子尝试“我很棒”,创造成功体验让他觉得“确实我很棒”,当这种体验融入孩子的潜意识后,孩子就形成“我就是很棒”预言,他就会不断在周围环境中寻找支撑来证明“我很棒”。这样,就打破了之前的消极预言,为此后的成功打下良好心理基础。荣格曾经说过,潜意识就是命运。用积极的体验塑造孩子的潜意识,将有利于成就孩子的积极人生。
作为父母,如果能以抱持的态度接纳孩子每一个当下,以正确的姿势推动孩子成为他们想象的样子,我想,神奇魔法棒就会发挥出她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