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问题: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转眼已经大三了,身边的朋友们也已经都各自找到了方向,考研,考公,就业,在我面前的选项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就像前段时间三观很正的学姐说的一句话:大三是自己给自己压力,大四就是外界的压力倾覆而来。所以今天我想写篇东西浅谈一下现在的我和身处同样处境的人。
疫情直接去带给我的可能就是独处时的思考,很多行业都开始萧条,销售额急剧下降的另一面是在告诉我们钱越来越难挣了,而处在中间的我们马上面临着工作,压力瞬间犹如崩山之势来临。前段时间看到一位教授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名字是《我的二本学生》黄灯老师这样讲到:“在大众化教育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得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不可否认,只有少数幸运者能进入几十所光彩夺目的重点大学,更多的则只能走进数量庞大的普通二本院校……”其实最吸引我的话是:二本院校学生的命运,是中国最基本的底色。是呀,每当我们提前二本生的时候就会想到不是那么出色却不是那么平凡的人群啊。我们不就是那么一帮“乌合之众”嘛,中国最基本的底色是什么啊,暂时来看是百姓啊,黄灯老师说“我的学生,大多出身平凡,要么来自不知名的乡村,要么从毫不起眼的城镇走出,身后有一个打工的母亲,或一个下岗的父亲,以及一个个尚未成人的兄弟姐妹。”这真的就是我身边接触的现状,二本生本应如此?我想是的。就像我文章开头说的那样,身边的朋友同学已经找到了目标,考研,考公,就业等等,这些选择题的选项丢给我们的不正是最底层的选项嘛,真正的“上层建筑”设施犹如城墙般屹立不倒,难以窥探啊,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且自豪的是没有了这最基层的底色,“上层建筑”将很快土崩瓦解。网上很火的段子大意是这样:我们家三代的努力凭什么被你一人之力超越。当我们真正有机会齐身“上层建筑”时候,一定一定不是凭一己之力登高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努力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当我们真正回头看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一切真的是最好的安排,该遇见的人,该做的事,你应该都还记得,有人说一贫如洗是人间常态,我觉得很有趣,一贫如洗如果纵向比较是有点儿可怜,但横向比较可能有人这辈子都没有那种直触快乐的感觉,更别提有人身残志坚,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那个老妇人让独臂少年搬砖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能做的很多,拥有的其实也很多,记得一篇报道的大数据中,有这样一组记录:成功人士中比儿时不幸福的人群比例相比于儿时光阴快乐的人群占比少了两倍之多。其实我们拥有的很多。
我觉得有许多人会像我一样,想有高薪工作吧,还不想太累,手里捏着青春真的不想放手浪费,但太知道不过需要熬出来成绩才能对得起自己的野心。假如人生再来一遍的话我想我还是会这样,毕竟每个人每个阶段的感悟会直接让人成长,而没有这些经历,自然也谈不上什么进步了,更何况没有让人重来的机会。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啊,就开始满脑子鸡汤了。有人说可能路走的多了自然会很多鸡汤,可能真的是这样吧,但是那些鸡汤真的每个人都适用嘛,不一定吧,有人说真正优秀的人身边不会有那些“臭鱼烂虾”,但是我们又不是那些别人口中那些优秀的人,我们怎么会知道,还是那句压力啊从来都是自己给的最沉重,有时候真的会让人喘不过气,甚至再也没起来过。
最后啊,回到最初问的问题: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想必你一定看过电视剧中的完美男主、企业高管、再不济也是职场精英电脑前操作着运营管理。或者你也见过最基层人民朝五晚九的工作,并且没有那么高的工资还在努力生活着。我想你一定想成为那中间的部分,也就是即把钱挣了,也能轻松的参与运营管理,并且希望家庭美满,生活幸福,换句话说:在读的谁不想呢,但谁又能做到没有烦心事呢。简单来说,生活一直是这样,忙完了这个还有那个,任务将会是接连不断的向自己奔赴,而你好不容易完成了大部分想着自己终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吧,下一个使命也已经等待你多时了,这不是告诉你生活有多苦,而是想告诉你,生活本就这样,充实且兴奋,中间还夹杂着与其他事物应有的交流,有意义这个词,从来都是自己定义的。你说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