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Eva老师是通过合作对话教练曾海波老师认识的,海波说,Eva是他见过的教练里少有的那种将西方的技术与东方的文化圆融交织的人。
认識Eva之后,我直入主题,和Eva探讨心教练方法论层面的问题,以及Eva的可复制性的问题。和Eva的交流,我不觉得我的问题唐突和尖锐,因为她是真正的沉淀和经验出来的,在和Eva老师和她的弟子短暂的几次深度交流,我曾经想过,要是有时间,把这些对话和思考沉淀为文字,一定有益于助人者。不论他是管理咨询顾问,还是心理咨询师,或者是教练、辅导员、管理者、企业家……,几乎所有希望或需要直达人心的职业或渴求真正理解或解决自我面临问题的人,Eva的经验和体验,都是富有智慧和启迪的。
收到Eva的书《直达心之道》,这些文字让我如释重负:我希望整理的文字,现在竟然这么鲜活地用故事、体验和心得的方式,呈现在我的面前。读书的过程中,一个个案例或对话中的机锋妙处,让一个个生命跃然纸上。因此,我也有和其他读者反馈的感受一样:这本书读起来不觉得枯燥;至少,我再翻一遍的时候,总是有一些新的东西生发出来。这种感觉,有那种清风徐来,花自盛开的味道。
1、 活出来的真实
在《直达心之道》的书中,看到Eva老师大女儿的文章放在第一篇,小女儿的放在第二篇,而后有一些自己熟悉的大咖的名字,在书的推荐部分依次展开,他们从Eva老师的亲人、朋友、学生等角度,向我们勾勒出一个真实的Eva是什么样的人——大家盛赞Eva老师的是,她的笃定和真实。这种笃定和真实是好东西,自己喜欢,日用而不觉,自然就沉淀出一种气质。
Eva老师把自己经验和体验到的东方文化中的精神,滋养在教练这门功课上,所以,就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妈妈事业的支持和信仰,就有了学生能够见证到的心脑合一、知行合一的法门妙处,就有了同道之间的赞叹和美誉。
一個人活出来的真实,在她的这个推介顺序看,也很有意思:初看不通人情世故,细品却是皆大欢喜:看得出Eva老师“致良知”的功力所在——说不通人情世故吧,哪有把专家和大咖的推荐,排在自己女儿后面的?但Eva就是这样的安排,所以,你不能不佩服她的勇气,要知道,编辑不可能没有给她建议。细品之下,却足见Eva的智慧:这些专家和大咖朋友,都有江湖地位,谁在第一第二,多费劲?她能反其道而行之,女儿在前面,满纸浓浓的爱意,铺就了这本书的真实与爱的基调,女儿欢喜,她欢喜,朋友也欢喜!大咖这边,排在第一第二是初出茅庐的娃儿,谁都不会计较,也自然心生欢喜。
所以,这里面,是一种“致良知”的功力,如果把良知等同于伦理道德里的传统的那个善,在复杂和丰富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中,有需要生发和判断的。也就是说,致良知,良知在特定环境和时空下,发什么心,存什么性,最终会结什么果。在持久的训练中,自然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2、 随心还是任性
在这本书中,能看到Eva将随心,驻在心上,在事上下功夫进行修炼成为其独特的价值主张。有人问Eva, 随心和任性的区别到底何在呢?
Eva:你提到任性,任性对他人有伤害不?
答:可能
Eva:任性对自己有伤害不?
答:有可能,不一定
Eva:随心,对他人有伤害不?
答:较少,嗯,不一定
Eva:随心,对自己有伤害不?
答:没有
……
简简单单的对话,却是直指阳明心学的精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参详善恶,却不驻善恶,没有批评,没有评判,使听者自觉。
想到《劝学》中的,“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其意旨即在此啊。为什么要动心,而不是忍心动性,背后的意味讲究也在善恶里面分解。
就像上面说的,Eva自己在排序时,把前面的位置给了自己的女儿为例。善恶是活的,到底什么是善多些,什么是恶多些?Eva她不会去评判,而是启发人的那种“发乎情,止乎礼”的
那种直觉。
《直达心之道》书中,100个与心的对话录,就是100个致良知的参禅对话过程。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当代社会的公案故事集。随处可见心性之辩,随处可见格物之美。
3、 真空妙有
Eva讲心,不定义心,她说,如果心能够定义,就不是心了。
我深以为然,这个句式很特别,又很熟悉:如果能够定义禅,就不是禅了。
所以,Eva骨子里是有一颗禅心的,唯有有禅心的人,才能活出清风徐来的样子。
“直达心之道”书中有心教练的修法和修炼的对话录,看到“空、松、定、静、觉”时,我突然悟到,Eva老师的心也是从空开始,她讲心脑合一,重视心的直觉,不是否定脑的思维,脑的经验。
重视心,实际上在提示来者:内心深处的那些最初的,最真实的声音,让你能够真正去静下来,放下尘世的,他人的念想,把心回归到无善无恶的本体状况。再去观照善恶意识,找到那些让心愉悦,生欢喜的内在。所以她说,要坐在心上,听起来与放空自己矛盾,但实际上,你不腾出屋子里的杂物,你哪能安顿好自己重要的东西呢?所以,她反复强调坐在心上,却每次对话之前,她很强调放松肩膀,听呼吸。这个动作修炼多了,就会自然观自在菩萨了。
我看“空松定静觉”和大学的七证功夫:知止定静安虑得;对应下来,“空、松”和“知、止”是对应的。修为到了,自然知道止于至善的道理啊。“觉”对应的“虑、得”,确实收获收益之意。
这种實修法有意思,书中的案例一定会给你启发:心教练的道,就在空有善恶知行之间。
是为感受,《直达心之道》适合每个探求內心成长的人,是一本很好的枕边书,也希望更多人,在Eva的引導中,直达心之道!
陆学彬
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