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优秀绘本,如果你是一个关心孩子的家长,我相信你也一定花了不少时间陪孩子读绘本。
亲子共读的确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非常好的途径,但你这样做真的起到很好的效果了吗?
台湾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大量父母,花了钱花了时间,却没有实现这个目的。跟孩子读了好几年绘本,到了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还是需要每天给孩子解释作业题到底是要他做什么。
研究显示,孩子在阅读时如果有成人的陪同,并进行解释和探讨,大脑的活化会更加明显。比起孩子从事一些低阶的玩玩具活动,比如排列积木,阅读这件事会牵涉到更多的复杂技能的同时运用。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这么强调开发孩子的阅读能力,因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阅读对于大脑的智能发展,有超出其他的优先级作用,是非常值得父母投入去培养的能力和习惯。
孩子阅读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翻书期、图片期、故事期和文字期。
注意,这四个阶段,是按照孩子的能力来划分的,而不是按照年龄来划分的。
在每一阶段,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表现都是不同的,比如在图片期这个阶段,孩子其实并没有在看字,也并不能完全听得懂故事,他就乱乱看,而且未必从第一页就开始看,而是拿起书本乱翻,翻到哪页有他喜欢的东西,他就看那个东西。
这时候你给他读绘本,可能会感到很挫折,因为他可能会表现得很不专心,这时候就需要你有特别的观察和共读技巧了。而到了下一个阶段故事期,他开始关注情节了,你的共读方式也要晋级了,需要有一些思维上的引导,来完成这个时期共读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