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有同学问的问题其实是百度谷歌搜一搜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或者只要稍微深度思考一下,就能找到答案跟方向的问题。例如,如何写作呀?如何提高英语?如何找个好工作?这些都是好的问题。如何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呢?
最近两年我一直在用得到APP,刚开始我发现我问题特别多,大家跟我问的问题几乎都一样,慢慢的我就不再提问,直接在APP首页的搜索栏里找一下,就有很好的答案了(都是专家提供的高质量文章),在两年前,这个功能还是个摆设,因为它只实现功能,内容的累计量还不够多。
现在已经非常全面了,因为每一个内容都是高质量的,所以最终搜索结果质量也非常高,再过几年我估计得到的搜索功能可能会成为一个小百科全书了。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在你提出问题之前,先再“得到”搜索里看看没有有结果。
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对任何接触到的不大清楚的东西都要查一个明明白白。哪怕那些盲区,他也忍不住要查找答案。其实他早就已经养成了这样的生活习惯。觉得陌生事物跟自己没关系,只是普通人的看法。实际在他本人看来,何止没关系,简直是关系密切,是求知欲把他跟所有陌生事物都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人,在我生活中认识那么一两个,无一例外都是牛人。
高质量问题的价值是什么?
首先,不是说每个人都能拿到以上说的牛人的高度,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做到对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关心的问题,自己来动手找答案,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思维习惯。
这个习惯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你想弄明白的问题,如果可以在搜索引擎里找到明确答案的话,那就不要去问别人,自己找。这句话其实可以把他当作一个提问的标准,那我再重复一遍:如果一个问题可以在搜索引擎里直接找到答案,那最好不要去问别人,自己去找。
在这个标准上也有一个例子可以举:
2017.4.15日,我参加了李笑来老师杭州执行力的线下课,我是2016年8月开始跟着李笑来老师在得到的《通过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一起学习的,得知老师有线下课,第一时间就报名了。这个执行力课程的内容其实从2016年8月开始就一直讲到写到过,当天来听课的也都是笑来老师的忠实粉丝以及得到的忠实用户,到了课程当天提问环节的时候,有5个提问的环节,5个同学分别提了5个在老师课程上多次提过也写过的问题,提问的质量很低,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李笑来老师在回答问题之前,也特意地点出来了说:在我的某本书以及得到课程上,都有详细的过程答案。不过因为笑来老师素养很高,还是把这些问题简单的回答了一下。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次线下课的费用很高,并且老师一年就开5场(在不同城市)。几乎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去重复听第二场同内容的讲座,即使去听了也只有少数人有机会提问。那么在你来听课之前,是不是就应该提前想好一个在搜索引擎里找不到答案的、高质量的问题呢?在这种环境下,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就更具有价值了。
自己找答案的好处。
可能有人要问,这样凡事先查后问,尽量提高质量的问题有啥好处?太浪费时间了吧?
你如果非要问好处的话,我给你说几点好处吧。
第一、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会记得更加牢固。因为影响记忆效果最大的,就是新的知识点跟旧知识点的关联的强弱。
我们可以把每个知识点都当作一个神经元,它有无限的可能伸出触手,跟周围的神经元勾住。一般来说,勾住的越多,这个知识点越不容易被遗忘,勾住的越多的时候,这个知识点对你来说就不是新知识点了,而是你的知识存量了。
你遇到一个问题,就算这个答案质量再高,它对你依然是一个新的知识点,新知识点对你神经元刺激可能只有一次。就是那第一次,这是怎么回事儿?我问问:然后得到了结果,哦,明白了。但是可惜,只有这一次刺激。
如果你自己查就不会是这样了,你自己在搜索引擎上寻找答案,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你查了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但是你想过吗,是什么念头让你意识到这个答案是不对的,不是你想要的?
其实就是你对这个问题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十次的概念边界画圈的过程,每一次你都用这个概念的圈圈和搜出来的答案往一起碰,每次碰撞都是一次神经元的刺激。而且很可能每次搜出的结果各方面的都有,所以每一次信息给你的刺激类型还不一样。这样一整套流程下来,起码训练了你好几次“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什么“,而学会了一个新的概念。
很多时候问题的答案就是通过:它不是什么,它还不是什么?而它是什么的逻辑得到巩固跟确认的。
所以,不要再认为自己搜索答案是浪费时间了,其实所谓的浪费掉的时间,已经有效地用在记住这个新知识点上了。
我再举个例子,让你更深刻的理解这一点。
如果你经常有听书的习惯,就是听语音说书,讲解文章的习惯的话,而且你也有阅读书籍的习惯的话,你应该会有这种体验:听书虽然速度快,但是忘的也快,无论当时你听的时候效果多好,大概2-3周后,很多关键部分就忘了。而看同类型书(甚至同一本书,同篇文章)也许比听书要花费4-5倍的时间,但是忘的远没有听书时候忘的快。
那你真的觉得看书费时间吗?
你回想一下,多出的4-5倍时间,其实我们是都是花在你看着看着某个地方就走神了,你不自然地去琢磨刚刚看过的那一大段的前后逻辑,没看懂就再看了一遍,甚至忍不住联想自己过往的体验或者知识与这段文字的比较,有时候你觉得非常有道理,再看了一遍,有时你觉得这段缺少依据。其实你仔细想想就知道,其实这段时间你所谓的浪费,是书里的新信息跟你过往的旧信息勾连的时间。也就是这个你所谓浪费掉的时间,让你在下次有人提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甚至可以说上书名,书中的左下角还是右下角写到了这个知识点。
所以,自己查问题,找答案,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很有可能这个知识点将成为你永久的知识存量了。而知识的存量通过复利效应的累加,可想而知会对你的成长帮助有多大。
自己找问题的第二个好处就是,你在别人眼中,不再是一个能问出简单问题的人。问问题的好处还有很多,但究其根本,其实都是因为思考带来的好处,尤其是那些基于事实跟证据的科学思考。
你还能再想到提出好问问的好处吗?按照以上的科学思维,你可以自己找几个提出好问题的好处还有哪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