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刷空间的时候,看到了一段话。
你是成年人了好吗,应该懂事了,不能因为屁大点小事就和亲人朋友爱人冷战。
无论错在谁,你都应该主动摆出和解的态度。不要再高喊“我是这样的人”“我就这样的性格改不了”狭隘和坏脾气不能被如此包装并泛滥。
你应该相信,你能成为那个主动化解冰封的人,而你的举动会让自己和对方从尴尬中解脱并得到温暖。
不知不觉的,我们已经走到了父母的前面。没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节点,让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忽然之间,发现了,父母老了,我们需要承担起责任了。
回首过往,总觉得自己还是孩子,那个咿咿学语,在父母庇护下去长大的小孩。在父母眼里,我们真的永远是孩子,需要他们庇护的小宝宝。
只是,真的需要意识到,现在需要我们去庇护父母了。考虑他们的心理感受,考虑他们的不足的地方,去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喜怒哀乐。
就像他们曾经那么对我们一样。
何为父母?何为孩子?他们在青中年时期,生我们、教育我们,二三十年后,我们又进行了一场轮回。嘴里喊着父母的称呼,对待他们的行径,就像对待子女一样。他们,是我们的生身父母,又是年长于我们的孩童。
对待一无所知的孩子的教育和其他,与对已成轮廓的父母来说,差别甚远。他们有着自己的半生经历,有着自己的处事标准和性格习惯,更更重要的,他们不会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们自诩对这个社会,比你更了解。他们比顽劣的孩童更顽固不化,你又根本无任何办法。
顺着这个理论来说,成年之后,父母成为了我们实际的孩子,而我们真正孕育出的孩子呢,却很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父母。
现在来说,大多数小孩子的孕育,都要早于婚姻。我们这一代人,总觉得自己还小,直到这个受精卵开始在身体里着床,这对小夫妻开始从孩子的身份转变过来,忽然之间,她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与责任。
不再是孩子,因为她们已经开始有了孩子。这是孩子,作为“父母”教授给她们的第一个道理。随着小细胞的降生,成为了一个小宝宝。他开始教授他的父母,如果耐心的、认真的对待另一个个体,开始学习以前未能了解的东西。甚至于,激发她们的无限潜力。
因为对孩子发自内心爱的力量,她们的母性光辉被发挥了出来,有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的纯真,孩子的心灵是如此的干净,孩子让父母唤起曾经的记忆,唤起对这个社会美好一面的追求。
随着有一天我们老了,孩子成为了大人,他们又如我们当初一样,以她的见识经历,继续教育着我们。
如此来看,如果以孕育的角度来说,父母一生都是孩子的父母,如果以教育、感知的角度来说,孩子才是父母一生的“父母”。
开始看到那段话时,我只是感慨,父母不会去改变她们的习惯和性格来适应我们,而是需要我们去适应父母。
写着写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这种关系的角度,便被我提出了,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