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大概没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听说过这句话吧。第一次接触《红玫瑰和白玫瑰》还是在几年前上学的一个晚上,爸爸在看电影,我依稀记着,一个女人在缓慢沉重地弹着钢琴,那时候因为学业繁忙而年龄尚小,我看了一下片名,记住了。
今年上了大一,我看课外书的机会变多了,情感也丰富了。我先是看了这本书,然后又看了电影,看完后我内心对小说的感觉和映像更加深刻了。以下便是我的一些感悟。
我喜欢一种感觉,就是若有若无、可感而又说不清的那种——无言独化。
故事的主人公是振保,用书中的话说: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自己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想,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他出过果、有着屹然的模样。有过外国女人,其中一个是他的初恋,叫玫瑰。所以后来他把以后的两个女人都比作玫瑰。
下面的第一副图片就是他的其中一个女人,大概可以称之为红玫瑰。他是振保朋友的太太,因借住于朋友家,便结识而陷入了朋友的太太罢了。名叫王娇蕊,他大概就是振保喜欢的那种放浪一点、娶不得的热女人。娇蕊是华侨,大概是上海人。善于吸引男人和调情。不知怎么,我喜欢电影中的王娇蕊,演绎得很好,眉间的女人味、
说话的“粗犷”与噗嗤一下的嗲、轻柔而又沉重的弹琴的手、往面包上涂抹芝麻酱、一只脚缠绕在小腿上接电话的样子。她爱振保,也是错误的。振保也不会娶她,振保是传统的男人,他真正要的是母亲满意、能给他生孩子、做饭、服务的女人。
最后振保去了听话顺从的白玫瑰,所以他仍可以有外面的女人。
……
到后来,振保又变成了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