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微信上说,这个周末回娘家“走亲戚”了,因为快“单五”了。她的话一下子把我拉回了故乡的五黄六月,那些个热火朝天又温馨快乐的日子。
农历五月初的五端午节,在我的老家陕西关中,习惯于称为“五月单五”。我们那里的人过端午节,大约是从农历四月下旬开始。在端午节到来之前,出嫁了的女儿,还有做女婿的、做外甥的,要把娘家、岳家、舅家的亲戚探访一遍。印象里,这个时候的“走亲戚”,总是伴随着夏收,所以分外忙碌热闹——阳历5月底到6月上中旬,是关中地区小麦成熟下镰刀收割的季节,在布谷鸟“算黄算割”的鸣叫里,在一场一场雷阵雨间隙,龙口夺食,男女老少都参与到抢收劳动中去,学校、机关都要放“忙假”,能走路的小孩子都到田野里去捡麦穗了,平常已经不怎么参与农活的老人家们,也会主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壮劳力们忙于收割,早上天不亮就到麦地里去了,晚上月亮升起来了,累得不行了,才抬起弯了一天的腰回家。我想,这也是关中地区的端午节基本没有什么大型庆祝活动的原因吧。
但记忆里的端午节还是很有仪式感的。除了之前的“走亲戚”,在端午节前几天,外婆一定会给我们编好“花花绳”,缝好香包,祈福纳吉,驱邪避瘟。花花绳是民间叫法,也是民间做法,就是用五彩丝线搓拧成绳,给孩子们做成手链、项链、脚链。而香包的做法要复杂得多,香包内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等中草药,透着药香。各色丝布构成的香包形状很漂亮,多是一些动物雏形或水果模型,比如小鸟、小兔子、西瓜等等,小巧玲珑,惟妙惟肖,令人爱不释手。街头也有卖的香包,大部分是以五色丝线收口的小囊小袋,和外婆的比起来,原料、构思和做工都要少很多心思。端午节这天一大早,母亲会给我们戴上外婆送来的花花绳和香包。我的母亲从来不是一个细腻温柔的人,但每每在给我戴花花绳和香包的那一刻,却让我感到了愉悦和柔情正从她浑身漫溢出来,让我觉得她也是很爱很爱我们的,让我油然而生一种自己很宝贝的自恋感。是的,这些花花绳和香包里,寄予着祖辈和父辈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怜爱、珍惜。风俗是,要一直戴到农历的六月初六才可以从身上拿掉,往往一个月后,那些花花绳已经磨损得很旧了,那些香包也已经没有了香味。于是,我们又盼望着下一个端午节的到来。
戴好花花绳和香包,就该吃端午节特有的美食了。哦,最小的那个穿开裆裤的孩子,大人们这一天还要给他穿上绣着“五毒”的肚兜。据大人们说,农历五月是动物活跃的时期,小孩容易受到蛇、蝎、蜘蛛、壁虎、癞蛤蟆等动物的侵害。小孩子到处乱走乱爬, 穿上绣有“五毒”图案的兜肚就能够辟邪驱毒了。肚兜一般由红色的布料缝成,五毒图样用彩线搭配缝制而成,精美如一件艺术品。
端午节的早饭有煮鸡蛋、绿豆糕、粽子、油糕,还有几个凉拌菜,当然还有花豆粥。刚刚下树的“麦黄杏”多吃几个,妈妈也不会唠叨吃坏肚子了,这真是让孩子们喜笑颜开啊。要知道平常的早饭,不过是馒头稀饭而已啊。尤其是最近几天,主妇们忙于夏收,有时候一大早就煮一锅机器压的面条,方便省事又耐饱。但端午节这天的早饭,差不多和年夜饭一样,是马虎不得的,妈妈们明白,娃娃们爱过节,爱的不仅是热闹,更是那份吃食。午饭一定是百吃不厌的臊子面,一碗碗面条“薄、筋、光”,面汤“ 煎、稀、汪”,味道“ 酸、辣、香”的臊子面,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
啊,写到这里,我的口水下来了,我的心也飞回故乡了,我应该回去过一个小时候的端午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