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山水平生
我想有很多人对心理学是有误解的,表现之一:认为学了心理学就掌握了“读心术”,坐立行走,所遇之人,均可以识破对方内心世界,从而预言什么,掌控什么,不得不说这是人的征服欲望使然。希望今天你读了这一篇,重新认识心理学。
我所理解的心理学是用于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修炼自己。了解人之常情,世之常态,与周围和解,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学问。如果说世上有一门学科关乎人类生活的幸福,那必然是心理学。
记得那是高考结束的暑假,我买了一些书回家看,其中有两本是心理学方面的,已经忘了什么名字,总之就是那些诸如《生活需要掌握一点心理学》《三分钟读懂别人》之类的,那算是我心理学的启蒙,可以说是比较失败的。大学是师范专业,免不了要接触教育心理学,无非是画重点以通过期末考试型的科目,不过读背的过程中倒也接触了一些学说理论,偶尔也能拿出来“拽拽”,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四种典型气质”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东西。但是这点停留在毛发尖尖上的心理学对生活和自我认知没有丝毫作用。而且对心理学也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认识——晦涩难懂,空洞无用。
再后来,随着阅读面的扩展,终于,有一本书刷新了我对心理学的认知。那就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是一部精神病人访谈录,可以让你重新审视世界,重新认识自己。正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心理学原来可以是轻松的,有意思的,引人入胜的,发人深思的……”不得不说它带我走进了新的阅读天地。
再后来读一些儿童文学类书籍时,也总是能寻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再与自己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结合,用于教育实践,屡试不爽,这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法宝之一。像读一些诸如《窗边的小豆豆》,《麦田里的守望者》,《偷影子的人》等书籍用来了解青少年成长着的矛盾的内心世界,要比你上来就去读什么《儿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卫生》等专业书籍轻松的多。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心理学书“不好看”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理学的思维和眼光去对待所读的书,无论你读到的任何一本让你爱不释手的小说或者只要有人物参与的书籍,里面都少不了心理学,主人翁的性格,神态,语言特色哪一样不是心理学的体现?当你了解了心理学之后,你又会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它其实是一门帮助你生活的更快乐的学问。
当你读了一些轻松的心理学相关书籍之后,有了积累,再去读一些专著就会觉得轻松异许多。像《儿童沟通心理学》,《非暴力沟通》,《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等可以辅助你进行家庭教育;而《为何爱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等可以辅助你进行家庭亲密关系经营;还有《好的孤独》,《身体知道答案》等可以带领你重新认识真实的自己,悦纳,改变,提升自己。如此一来,书籍将成为你生活舞台中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常胜兵法,你只负责遣来使用,活的精彩!
读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书籍之后,当你每每新审视自己的心结,或遇到棘手的人际关系,坎坷的人生际遇,你都能把学到的心理学拿过来使用,解开锦囊,帮你化解人生疑团,逢凶化吉。
其实,书籍的作用无非就是这样:常于平淡生活中锦上添花,也可于坎坷不平中雪中送炭。学习一点轻松的心理学,对世界换一种看法,让自己换一种活法。快乐,幸福常伴伴;健康,愉悦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