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青琴,今天是我参加“每天一篇文章”连续写作的第154天。大学生读书创业,方法论+实践,希望每一篇都让你有所收获。
在书店可以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有的人让人如沐春风,有的人则让人不是滋味。我在书店最怕的不是对读书不敢兴趣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封印在书里的人。
他们有个显著的特征:爱看书,但是拒绝接受别人的观点。一跟他们说起听书,他们就会摇头,“听别人讲书,不就像吃别人嚼过的食物吗?我就喜欢自己看。”然后,任何了解的机会都不给,语气中都带着一股傲气。
读书人就是那么傲气的吗?我想,这不算是读书人吧。每一本书,都是作者观点的集合,看书实际上就是选择认可哪些人的观点。听书,只是换了种方式接受作者的观点。可以选择自己认可的,没必要完全捂住耳朵,更没有必要把自己和他人划开。当说出类似的话时,在我这就已经不算是一个读书人了,顶多算半个,处于读书的第一阶段。第二第三阶段,一定是走出书的圈子,愿意接纳更多不同的观点,然后选择自己相信的那一个。
晚上吧,有个书友在书店晃悠,逢人便问对方是不是会员,然后张口便开始说,“之前有两个月免费体验,我听了下他讲书,我觉得他讲书一般,我不喜欢听书,我就喜欢自己看。”
我听到这句话笑了笑,“选择自己认可的就好。”倒是对面的姑娘机智了回了他一句,“那您更厉害哦”,然后没再理会他。
他觉得自己知识渊博,读了很多书,懂很多道理,樊老师讲书一般,但是却拼命地想寻求其他人的认同,希望听到别人也这样说。读书怕不是害了他吧,让他在文字的世界里滋生自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真正的读书人会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仅仅停留在读书所带来的知识层面,很容易恃才自傲听不进别人的话。而当读书滋养了人的心灵,就会像一个容器,抛去评判和是非,把一切装进来,选择认可的吸收,不认可的则抛弃。读书越多,这个容器会越大,能够接纳的东西越多。而恰恰读书不到火候,就会自己把进口堵上,以免原有的东西都跑光了。
不用跟我说你读书有多少,因为从一张口说话的姿态就能知道。对于有缘人,我愿意多交流。而听不进去的,我默默闭嘴。
我很庆幸当年我没有揣测读书会,而是尝试后用自己的脑子做了决策。感谢读书会,让我拥抱更多“不一致”,拓宽认知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