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恩心系列第一篇文章中,我分析了《现代社会,感恩心事如何变成稀缺品的》;在感恩心系列第二篇文章中,我重点分析了《感恩心如何让你自我提升变得更好》。
在第二篇文章里分析,拥有感恩心不仅是为了周围、为了他人、为了还恩情债,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切身福祉,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拥有感恩心可以加强社会联系,学会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援手,不要因为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回报,从而拒绝接受、把自己封闭起来;
拥有感恩心还可以升华自己的人性,看到别人的善举或者接受别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大家庭人性的光芒,让我们会感觉到世界的美好;拥有感恩心还会让我们做到真正、真诚的谦虚,不是虚伪权谋、刻意做作的谦虚,那样的虚假的谦虚会压抑人们骄傲的情感,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即使拥有感恩心会让我们感到负有人情债、恩情债,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但同时也可以变成自己进去和进步的压力和动力,让自己成长变得更有能力,以便于有能力去偿还人情债务,这也是在从负面角度让我们变得更好。
但是,有一个问题:前面两篇文章提到的一些研究资料,研究对象和参与者大多是一些大学生研究生,都是一些身体功能健全的人员。那么,感恩心对于有心理疾病或者身处困境的人有多大益处呢?
人生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时候不过十之一二。所以,对于大多数正常的人生来说,都要学会如何善处逆境,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和成长。在逆境中学会感恩,可能是一味良药。
在美国伯克利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中,他们就选择了三百多个成人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绝大多数是学生;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学生都是因为有心理健康问题到学校的心理诊所就诊或者咨询的学生。
在他们第一次在大学心理诊所就诊的时候,就把他们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他们都被诊断为较低水平的心理健康程度。实际上,在这所大学里前往心理诊所就诊的人员,往往都有长期抑郁或者焦虑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人员随机把这些要求心理问题咨询的参与者分为三个组。要求第一组的人员,每周为另一个他值得感恩的人写一封感谢信,如此连续四周;第二组则被要求写下关于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关于他们自己负面情绪的深度思考和感觉;第三组则什么也不做,作为参照系。
伯克利大学的研究人员把三组结果对比发现,尽管所有三组人员都同样接受了心理咨询服务,但是每周写一封感谢信的人员(拥有感恩心的抑郁或者焦虑症患者),比在心理咨询的同时又经历负面情绪的一组和只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一组相比较,在四周过后显示写感谢信的一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结束试验12周以后,那些在试验期间每周写感谢信的人员还显示出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项研究显示,拥有感恩心可能不仅对身体健康和能够自我调整的人员有明显的好处,对于已经患有心理健康疾病的人员也有明显的治疗康复作用。实际上,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时候,通过练习感恩的方式表达,即使是简短的感恩心练习,能够带来比仅仅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更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深入挖掘研究数据,研究人员发现拥有感恩心可以为我们的身心带来四个方面的正面作用。
1,拥有感恩心可以让你从负面毒性情绪中解放出来(Gratitude unshackles us from toxic emotions)
首先通过分析两组人员的写作当中的词汇(一组写感谢信,一组描述负面情绪的感受),研究人员比较了正面情绪用词、负面情绪用词和用我们而不是我的用词(we)。那些写感谢信的人员书写材料中使用了更多的正面情绪词汇和“我们”而不是“我”(we),使用了较少的负面情绪词汇。
在深入研究第一组写感谢信的人员材料中发现,使用更多的正面情绪词汇和“我们”(WE)词汇并不必然导致心理健康水平的明显提高。只有当人们在使用更少的负面情绪词汇的时候他们更可能提高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这里来看,实际上是缺乏或者较少负面情绪(不是拥有丰富的正面情绪词汇),才能够充分解释书写感谢信小组和书写负面情绪小组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差距。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人员被要求写感谢信表达感恩心,让他们从一些负面毒性情绪中转移开来(怨恨和嫉妒),产生了比较正面积极的心理作用。当你聚精会神地给别人写感谢信的时候,你在感恩别人是如何为你带来福气,这个时候你的心里是充满阳光的,可能让你很难与此同时再沉浸在负面情绪经历当中。
对于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来说,毒性负面情绪就像毒药一样,让患者进入了一个越经历负面情绪病情越加重;病情越加重越积累更多经历负面情绪的负面下行螺旋循环当中。也许唯一的解脱方式就是幡然醒悟,跳出负面下行的螺旋当中,从另一头也就是多想旁人的好处、对万事万物心存感激,才能减少最后以至于摆脱负面情绪的纠缠。
2,拥有感恩心就会给你带来帮助,甚至于即使你都没有分享你的感恩之情(Gratitude helps even if you don't share it)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告诉被要求写感谢信的参与者,他们不是必须要把写好的感谢信发送给给与他们恩惠的施惠者。实际上,只有23%的书写感谢信的认真的发出了感谢信表达了他们的感恩之情。但是那些没有发出感谢信的参与者,也享受到了拥有感恩之心带来的好处。
从这里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通过沟通的方式表达出感恩之心。也许,佛教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对的,只要你动了感恩的念头,并认真思考人家施恩与自己感恩的过程,你就在转念之间开始受益了。
实际上,即使是想写一封感谢信给对你生活工作有帮助的人,无论你是否发出或者表达出你的感恩之情;或者是你脑子转念之间,多想想别人的好处,对你的支持;或者是想想你的敌人,可以变成你的药石,从而磨练你、成就你;都能让你暂时从负面情绪或者负面想法当中转移开来,对你都是莫大的好处。
3,拥有感恩心带来的好处,需要时间来发酵形成(Gratitude's benefits take time)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写感谢信的人种下感恩的种子,也不是立马见效,而是需要时间来孕育,让种子发芽。在第一周的时候,三组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没有差异,而到了第四周以后,写感谢信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才有了明显提高。这种差距,到了12周以后变得更大。
这些结果令人感到鼓励,因为许多的关于心理健康的正面干预效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的,为什么写感谢信这样的感恩实践活动能够让感恩心带来的效果像滚雪球一样持续发酵?是不是在随后的心理咨询活动中,参与者继续和心理咨询人员在讨论感恩的内容,起了一定的作用?还是这些谈话可能加强了,感恩带来的心理效应。
因此,期望用感恩来作为一剂良药的人需要注意,感恩的种子发芽需要时间,感恩的效果发酵也需要时间。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去守候和呵护感恩的心,其效果一定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
4,拥有感恩心,会在人的大脑带来持续的效应(Gratitude has lasting effects on the brain)
在三个月的心理疗法开始的时候,伯克利大学的研究人员选择一部分人员为一组写感谢信,另一部分人员为一组什么也不做。
他们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器来观察大脑变化活动。当每组人员在进行一项给予别人活动(Pay it forward)的时候,核磁共振扫描器同时在观察大脑的变化活动。在这项任务中,每个人被定期的由别人给予一定小数额的现金。这名行善者只要求受益者如果心存感激,可以把收到的钱转给需要的人。
研究人员想区分由于感恩心而带来的捐助;以及由于其它动机,比如罪恶感和义务感而带来的捐助。所以他们询问参与者对于他们有多么感恩给他们的捐助者(benefactor),让他们给打分;他们有多么想提供给别人帮助,以及如果没有提供帮助,他们的负罪感有多大。就是先给恩主打分,探测其感恩心态;然后看他们是不是按照恩主的要求把收到的资金再捐献给需要的人;如果不捐献,心中负罪感的程度反映。同时还让这些参与者参与问卷调查,来衡量他们的感恩程度。
结果发现,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上显示,当人们拥有感恩心的时候,他们的大脑活动是明显有别于有负罪感的时候,或者是有条件的提供捐助的时候。更为特别的是,当人们更多程度地感到感恩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显示出更大的神经敏感性。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是大脑一块涉及学习和决策功能的区域。这显示越是拥有较高程度的感恩之心,越是关注于如何表达出他们的感恩之心。
更为有趣的是,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上,当研究人员比较写感谢信的和不写感谢信的人的大脑的时候,写感谢信的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层显示出更高的活动性。这种效果也被发现在从开始写感谢信到三个月的调查结束期末。这也表示,只是简单地表达感激之情,拥有感恩心,就可以在大脑烙下爱的痕迹,播下感恩的中心,会带来持续的大脑反应。
这些发现也显示,通过练习感恩实践活动,可以帮助训练大脑对于感恩心更为敏感,这也可以未通过时间来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无论你是否面临严重的心理困境,你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感恩实践活动,给你带来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