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根,辞旧迎新,根据传统习俗,家家户户贴春联、选窗花,寓意未来的一年吉祥如意。
我是极爱窗花的,从小时候开始。
那时候住窑洞,窗户格很小,窗花也就巴掌大小,样子是多种多样,“鱼戏莲花”、“喜鹊登梅”、“多子多福”、“狮子滚绣球”等都是人们爱不释手的纹样题材。几乎每个女生都有一本闲书,里面夹着各种窗花样子与成品,姐妹们之间相互交流互换着纹样。如今打印、复印技术方便之极,想起旧时候,借来的窗花样子如何复制?你如何也想象不到:先取一张旧书纸或一方旧报纸,弄湿贴在一块小木板上(如果没有,拿菜刀替),窗花样子平展地贴上去,当然也是湿的,点着煤油灯(几乎每家都有),借着油灯冒出的黑烟,拿起木板斜着看窗花被均匀地熏成黑色,然后从木板上接下耒放在烫手的锅盖上,一会儿,窗花与书纸分离,平整的一幅窗花复制样稿就完成了。
窗花不单单只有红色,蓝、绿、黄、黑是常用的色,普通红纸没有光泽,各色油光纸显得很高级,当时有色纸很贵,所以很珍惜。各色纸正反叠在一起,复制好的那份放在最上面,用针线大概地固定,最多三四张,不能太厚,便于掏剪。在家乡,剪纸又被称为掏花。掏花对剪刀要求很严格,要小而且尖,为了能独有一把折叠的小剪子,我曾经在母亲跟前耍过赖,硬是花了一毛九买了一把,这种小剪刀折起耒能挂在钥匙扣上。
到除夕那天,各家扫院子,贴对联,糊窗户贴窗花,白色的窗户纸配各色的窗花,这浓浓的年味随之散开!精致的人家贴窗花的形式与颜色搭配都很讲究,姥姥便是这样的人。姥姥心里有图案,她不用样稿,徒手能剪出各种花样,光蝙蝠,她能剪出数十个样来,可惜小时候不懂这是艺术。
民间的传统习俗逐渐地被时代冲淡,被现代文明所替代,大大的玻璃窗贴上“更高级”的窗花,却怎么也找不到旧时窗花的味道了。
闲了,剪个窗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