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写作小白,我动不动觉得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前天的写作作业到现在还没提交,又拖延了。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写作,你会不会也和我一样?大作家们也会这样吗? 严歌苓曾说,创作每一部作品都会有黑暗时刻。
那么他们是如何突破瓶颈做到终身写作的呢?
01坚持学习新的东西,进入新领域,多输入,给大脑充电
马克思曾说:“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觉到自己知识贫乏。” 正是因为他持续学习,保持输入,他用40年写下《资本论》这样的著作。
培根曾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当今学习的渠道更多,阅读,看影视剧、旅游都是我们获取知识来源,新的东西能激发我们灵感和新的写作思路、观点。
02,保持对人好奇,研究人性,与人沟通
严歌苓说:“写得最好的一定是亲身经历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莫言的文章大部分都来源于底层生活,同时对人物揣摩似乎感同身受。亲身经历就是最宝贵的写作素材。
陆游诗中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作的人需要不断的与不同的人沟通,了解人性。有句话说:你有能力理解多少人,就最多能拥有多少读者。
03取悦自己,感受到写作的心流,困难时远离或忽视批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说“只有喜欢才能谈得上接受。”作为写作者,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写作初心。我的初心是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取悦自己,同时抱着向有缘人投递礼物的心态输出。
困难时我们需要远离或忽视评论、负面评价。俞敏洪说:人的一生有两件事不能做,一是低估自己,而是低估别人。不偏不倚,不忘初心,持续前行。
最后
写作路上,我们并不孤独,我们遇到的问题大家都遇到过、会遇到。如果你感觉到一个人太孤单,那就找一群志同道合人一起写作,共同成长。一个人走的更快,一群人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