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乐场遇到一个老人带两个孩子。
大的是姐姐,五六岁,小的是弟弟,至多两岁。
玩着玩着,姐姐就推或抓弟弟一个踉跄,她的意思是弟弟没有站在她感觉的合适的位置她要纠正一下。但是她的动作太突然,每次弟弟来不及反应都是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或者姐姐制定一个规则,边玩边制定,弟弟反应不及,姐姐着急就去纠正,弟弟懵懵的,急性子的姐姐就认为是弟弟不听话,或扭或掐弟弟的手。
只听弟弟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哭。
但是很快又被姐姐逗笑。
扭打哭哭笑笑之间,一两分钟已是几个轮回。
弟弟哭的时候,大人也跟着生气。
老人一直在一边喊:“别掐弟弟!好好跟他说!弟弟小还听不懂!别动手!再动手你回家不要玩了!”
最严重一次,弟弟哭好久都不止,仔细一看,脖子里两道深深的抓痕,血印子都出来了。
老人气疯了,浑身哆嗦着吼道:“你手怎么这么贱!拿刀剁了去!”
我原先心疼孩子受伤,现在被老人歇斯底里的咒骂吓到了,她这不就是教孩子拿刀剁人吗!
用暴力的语言压制暴力,也许孩子一时能被吓住,但是这句话也种在了孩子的心底,等到合适的时机,比如,她长大了,她遇到一些令她仇恨的人或事,这粒种子有可能就会发芽。后果不堪想象。
我刹那间就感觉到敢拿刀杀人的人,小时候一定被种下过这样的种子。
老人先前的规劝和隔离都还蛮有耐心的。最后大约也是耐心耗尽了吧。
我倒不是要求老人不要发脾气,不要咒骂。我一无权力二无必要。
我只是简单讨论“拿刀剁手”这句话。
每一句脱口而出的话,都会给孩子种下一粒种子。
说一次两次没关系,说多了,种子的力量就会变大。
遇到事情,孩子不假思索就会那样去反应。
今天的腾讯新闻中有一条让人心痛:
姜某称这样做的原因是经常被爸爸打骂产生报复心理,“他说我早晚得进监狱,我就进给他看。”姜某为了报复父亲,筹划故意犯罪,希望以入狱方式“给父亲惹点事”。
一声叹息。
很多家长喜欢负面评价孩子,喜欢打击教育,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甚至持有“我打击你是锻炼你,不然出了社会谁能天天供着你?哄着你?”这样过时且愚蠢的观点。
不过,像这个父亲一样说孩子“你迟早有一天进监狱”,却是比较极端的存在。
我只能恭喜他,心想事成。
我爸妈就常常在我准备要做某件事的时候,先把坏的可能性细数一遍,态度和蔼,言词恳切,语重心长,他们说“你经验少,我们提醒你少走弯路,不要犯错。”“父母没有害你的。”
我没有反驳的理由。但是听完他们说的,我心里又憋出一口血。
是的,他们提前说过了可能会犯的错,如果我依然犯了错,那就是我的错,错上加错,不仅犯错了还没按照他们提醒的来。
他们高高在上,该提醒的都提醒了,该防范的都防范了,细致入微,方方面面。他们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家长。
但是,我却被捆住了。原来准备大干一场,听完那些殷切的关怀,士气一下子减掉一大半。我变得束手束脚,只求稳妥别出错。
所以,我现在知道了我为啥一直优柔寡断, 敢想不敢干。
后来我开始不耐烦,不想听他们唠叨。他们也开始变得易激怒“我这样说你,是为你好,是提醒你,防止你犯错!别人谁稀罕说你!”
哼哼,很好。不仅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还顺便打击了我的自信,“没人稀罕你”“只有我为你好,你还不听”。
以前我很吃这一套。
一下子就让我哑口无言,只能默默听他们叨叨完,接一句“我知道了。”
前几年有一本书很火,叫做《秘密》。
它说,之前人们说财富是有限的,这个不对。财富是无限的,但是它只会去找跟它同频率的人。
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是你向宇宙发出的一个信号,每个信号都有一个频率,它会吸引同频率的事情。
而且宇宙听不到“不”,如果你说“不要犯错”它接收到的是“要犯错”。
宇宙的法则就是“吸引力法则”。
举几个例子:
1,跟小孩说“别打人”“好好玩,别抢玩具”你会发现孩子越来越爱打人,常常抢玩具,这些话并没有让他改掉“坏毛病”。因为他接收到的信息是“打人”“抢玩具”。
就像我说:“你现在不要去想一只小白兔”是不是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只小白兔?
很多育儿书上教换种方法,在孩子打人的时候,轻轻的跟他示范“我喜欢你摸摸,亲亲”或者“你是很喜欢小朋友,想和他亲亲是吧,那这样摸摸亲亲吧。”“你刚才是不是着急了?生气了?因为……原因,你生气了所以打了他?下次你跟妈妈讲,因为……我很生气,妈妈会帮助你的。”持续这样温和示范和帮他说出情绪,终有一天能够让孩子学会用正面的方法表达感情和用语言表达情绪。
2,爸爸说“你迟早有一天进监狱”于是他把监狱吸引来了,他的儿子就主动制造了“进监狱”这件事。
引申到本文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每一句话,都是给孩子种下一颗种子,时机成熟就会破土发芽。
所以,对所有当家长的,我想说一句“你可长点心吧!”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晚年不安。而孩子,就是决定你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原创,非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