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简丹,一个热爱钻研搞钱的95后撰稿人。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我分享:
基金,保险,房产以及无数种搞钱思路...
吾日三省吾身:富否?富否?富否
说起明星基金经理,大家脑袋上飘过的无非就是:
张坤,朱少醒,刘彦春,董承非,谢志宇,张清华......
但是大家好像忘了一位昔日的私募冠军——叶飞。
没关系,上周他用一己之力重回了大众的视野,并在这周热度不减。
只是他采取的方式,有点与众不同罢了。
1.
简单理一理事件的来龙去脉:
一个叫叶飞的人,联合投资机构,帮助上市公司控制股价的波动。
为了满足各方利益诉求,他在中间扮演着中介的角色。
最终因上家未能按约付款,下家天天上门催债而直接暴走。
一场狗咬狗的游戏也就拉开帷幕。
中源家居不过是第一个靶子。
接下来的几天,被他枪口对准的上市公司不计其数,各家股价也“应声而倒”。
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份,也被网友戏称为“叶飞概念股”。
不仅是上市公司,他后来又把枪口对准了公募基金。
只不过不再像前面那样生猛,学会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把戏。
仅仅爆出代码尾号为3,其他的部分,得在24小时内众筹到两万的打赏才爆。
叶飞靠着这场“行为艺术”,自此走上绝无仅有的圈钱新赛道。
但不管此次证监会的调查结果如何,叶飞大概率是飞不动了的。
2.
在这场“叶飞效应”里,有人只是吃瓜的观众,也有人正是无辜的接盘侠。
毕竟这届基民可以胆大得连持仓都不知道,就开启了火速入场的模式。
生怕自己跟不上同龄人养鸡的步伐。
至于追涨杀跌,放弃定投,高位接盘,关灯吃面...
已经成了这些小韭菜们的养基日常。
如何降低被收割的可能,也就成了他们打怪升级的首要难题。
其实这个问题,谢志宇在去年年底就给了大家答案:
在一开始,就去选择一个你比较了解,比较认可,且跟你的风格比较匹配的基金。
这有利于你长期持有它。
而长期持有,将是战胜熊市的一大法宝。
那怎么去了解一只基金呢?
大多数人会叫你去看基金的公告,看里面的持仓,估值等一系列关键信息。
但就我而言,我会更喜欢去看基金经理的直播。
因为一只主动型基金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后的基金经理。
而观看直播的话,有助于我们更加立体的去了解他的风格。
比如说谢志宇,他就是一个不急不躁,追求平衡感的人。
这也就决定了他手上的基金,不会追求短期的排名和收益。
而是在相对均衡的风格下,追求长期稳定的可持续收入。
近8年实现收益率640%的业绩也表明,他的确就是一个长跑爱好者。
3.
当你把“投机取巧”的叶飞和“价值投资”的谢志宇放在一起时。
成熟男人的魅力,在这一刻高低立现。
因为基金经理的背景其实大差不差。
之前写林英睿的时候我就讲过,名校毕业只是标配。
毕业后来到这个行业,大家都从研究员做起,然后慢慢的升做基金经理。
甚至大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都很像,所以对企业的看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相似的。
有的人在牛市“好风凭借力”,一路上青云。
牛市过后,摔得鼻青脸肿。
有的人在熊市匍匐前行,最终“拨开云雾见青天。”
当然,熊市也有黄金赛道,有人洞悉市场,频繁更换黄金赛道。
一年下来,可能他赚了一些钱,可能他不赚钱。
但你不是很清楚他到底在干什么。
也不是说频繁更换赛道不好,只是谢治宇一直在极力避免这样。
他一直希望对自己,对所有人都能够给出一个相对稳定、长期的风格。
因为只有这样,长期去做比较对的事情,最终的结果才有可能更好。
ps.
基金经理的直播在天天基金和支付宝都可以观看。
一般是基金科普和观众答疑,也有不同赛道的行业前景分析。
对小白十分友好。
年轻人理财,目前也才处于初级阶段。
大家才刚开始把投在房地产上的热情转移到基金这里来。
所以现在很多人对基金的了解不够,他们直播的初衷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行业。
就像谢总讲的那样:
当我们不再天天开直播告诉大家为什么要买基金的时候,这个事情大概就进行得差不多了。
反正看完谢总的直播,我是被他的个人魅力圈粉了。
既然不能像大众追星一样氪金,那就只有买点儿他手上的基金了。
我自己平时的投资,会以基金为主。不知道大家的闲钱都放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