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拍马屁”
文/杨乐生
“拍马屁”,这个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蒙古文化,本意是指以拍马屁股的方式表示夸赞马的身体健壮、体格威猛,而取悦于主人。因为,蒙古族牧民,爱以驯养骏马为荣。“拍马屁”传入中原后,逐渐引申为对不顾客观实际,夸大其词的奉承者、讨好者的称呼。对于甚者,现在又叫“马屁精”,均含贬义。当下,拍马境界日渐成熟,涉及面越发广大。
在四川犍乐一带,又把它生动,形象地称为“吃烧红苕”,即吹、捧、拍。旧时,烧红苕用柴火,红苕滚热,需不停用嘴把它吹凉。又因红苕滚烫,手不敢直接拿,只有双手捧着,换过来换过去。最后,红苕粘满柴火灰,吃前必须吹去灰。
“拍马屁”历史源远流长,历史虽久而表现弥新。经千年流传,被万众操练,熟能生巧,自然而然便总结出了一些技巧,如果用技术活来称之,也并不为过。笔者试着简单概括一下,大至可分为:
不露声色,这是拍马屁的较高技巧。拍马时不但被拍者不易觉察,连在场的其他人也会蒙在“拍”里。仔细思量,回味无穷。最典型的的例子是:张献忠平日最讨厌拍马屁者,如果有谁拍马,轻则训斥、鞭笞,重可能掉脑袋。一谋士赞张献忠,说“天下人都喜欢被吹捧,唯独大帅最恨之!”这一次,张献忠不但不恼,还点头称是。
声东击西,移花接木。比如,赞领导工作,不是用“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表扬、赞美,而是用“不注意休息,不爱护身体”批评、埋怨。在旁人眼中,敢于批评上级,是个实事求是者,暗中却得到取宠之益。
又比如,不愿意老人劳累干活,不直接阻拦,却说,你看您,手脚不灵,眼力又差,这活干的不好,尽添乱!这是拍马屁的较高境界。
偷换概念。这是一种十分聪明的拍马术,要求拍马者具有极高的智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马皇后不幸先太祖而亡,在朱元璋十分悲痛之际,下葬日偏偏又遇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朱元璋心里非常郁闷,召僧人宗泐上殿询问缘由。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句话不满意就会让下属人头落地的暴君。宗泐自然是小心翼翼,绞尽脑汁。他一边往皇宫赶路,一边飞速开动脑筋。见到朱元璋时,宗泐胸有成竹,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他将一路上想好的一首诗献给朱元璋:
雨落天垂泪,
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
同送马如来。
诗中,宗泐将马皇后尊奉为如来佛主,老天用雷雨为她致哀,各路菩萨前来送葬。本是恶劣天气,被宗泐解释为上天赐福,吉祥满殿。于是,朱元璋一肚子不快,立即化去。
廉价拍马,这是最低级的拍马,为了讨好,不惜颠倒黑白,信口开河。
从前,有个财主买了一匹好马,非常高兴,大排宴席,请三个女婿来喝酒。酒过三巡,乘着酒兴,财主从马厩里牵出宝马,让女婿们咏诗祝贺、赞美。
三个女婿为了讨好老丈人的欢心,纷纷搜肠刮肚,寻觅媚句。大女婿首先上前,朗声咏道:“水面如镜置金针,岳父骑马到阴山。来来去去数百里,归家金针尚未沉。”财主听了连连称妙。二女婿紧紧跟上,一字一句念道:“烤火炉上放鹅毛,丈人骑马到余姚。往返行程已逾千,轻轻鹅毛未被燎。”财主听罢大喜。轮到三女婿时因其天资愚钝,前两人已占先机,急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情急之下用手在宝马的屁股上不停地拍,宝马被拍得不耐烦了,放了个屁。三女婿灵机一动:“马儿马儿放个屁,泰山骑马去会稽,会稽路程数万里,尾下屁门尚未闭。”老财主虽哭笑不得,但也为三女婿的买乖献媚,心存欢喜。
最典型的还是数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篡夺皇位。一天,赵想试一试朝中到底有多少大臣听他摆布,看他眼色行事。于是,他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暗想:这哪是什么马,这明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啊,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仍然严肃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是马?它头上怎么有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赵高搞什么鬼名堂?是鹿是马不是明摆着吗。当大家看到赵高脸上那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里露出的杀气,大臣们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良心,说真话,又怕被赵高所害。有小许正直的大臣坚持事实,但日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报复。但大多数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随声附和,说,“皇上,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大臣们这种拍马术,简直是空前绝后。
大多数人喜欢被人拍马,但也有个别人厌恶人家拍马。寇准为丞相时,丁谓是参知政事。一次朝中宴会,寇准在喝汤的时候,不小心汤汁沾在了胡须上。丁谓看见,赶紧过来替寇准擦拭。寇准毫不领情,说:“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言下之意是说,你是国家大臣,不是来为我擦胡须的!当场把丁谓羞的满脸通红,无地自容。
拍马屁虽流传千年,但其基本特征却没有什么大变化:那就是一般都是没钱的人对有钱的,没权的对有权的,最主要的还是下级向上级溜须拍马,从古至今,基本不会反之。
人原本是一种虚伪的动物,虚伪的动物就喜欢虚荣。上级、长辈、尊贵者纵然喜欢被人吹捧,下级、晚辈、卑微者也希望被人尊重。只要不用“奉承拍马”去害人坑人,而把它作为这个物欲横流社会的护身符,或一种生存技巧,窍以为,“拍马屁”并非罪该万死。如果应用得当,何尝不可把拍马屁又认为是一种用艺术语言,来满足被拍者心理满足的善意奉承呢。
(2300字)
2021.11.30于马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