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暑去凉来,早晚温差大,忽冷忽热,是养生的“关键”时节。
夏末初秋,天气虽然开始凉爽,但早晚温差大,对血管血压是一大考验。
此外,秋季“燥”当令,气候越来越干燥,燥邪易侵犯身体,损害健康。
初秋时节,养护好身体,才能给安度秋冬,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秋,吃一果二白,勤饮三水,护好四气,给秋冬健康,打下好基础
初秋,吃一果二白
1、花生
夏吃瓜,秋吃果。
入秋后,要少瓜多果。
除了水果,坚果也是好选择。
尤其是花生,是初秋时节不错的坚果选择。
花生,有“长寿果”之称,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重在养阴防燥,保养体内阴气。
此时,用花生进行食补,是不错的选择,能醒脾悦脾,润肺养血。
脾胃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花生,是秋季养生滋阴养血必备食物。
新鲜采摘回来的花生,洗净晒干之后,直接剥来生嚼,味道香甜,口齿生香。生吃可以连着花生红衣一起吃下去了,那层薄薄的红衣才是补血的重点。
2、莲藕
初秋,暑气并未消失殆尽,秋燥又慢慢地侵蚀着人体。
此时,要吃一些凉血祛燥、润肠通便的食物,白莲藕,是不错的选择。
生莲藕,性凉,祛燥祛火、凉血润肠,熟莲藕,性温,补血益气、祛燥通便。
此外,莲藕,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等,可补益气血,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初秋,多吃一点,可增强秋冬对抗疾病的能力。
3、山药
初秋,吃点根茎类食物,对健康有益。
其中,山药,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脾胃健康有益。
山药,滋阴又利湿,滑润又收涩,健脾补肺,是滋补脾胃中是无上之品。
秋冬,是人体的进补时节,在初秋的时候,调养好脾胃,可更好的促进吸收。
因此,在初秋的时候,多吃点山药,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初秋,饮三水
1、冰糖雪梨水,润燥止咳
秋季,经常煮点冰糖雪梨水,可润燥止咳,生津止渴,有益健康。
雪梨,能够生津止渴,润肺化燥,有助于改善肺燥干咳,并且,雪梨煮过后,其含有的多糖类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冰糖,润肺止咳,与雪梨一起煮汤,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因此,初秋时节,喝点冰糖雪梨水,是不错的选择。
2、白古丁山刺玫茶水,养胃驱寒
入秋后,天气逐渐转凉,对于胃部来说,也是一大考验。
胃,对温度最为敏感,喜温热,怕寒凉,入秋后,要注意养护。
用白古丁,搭配山刺玫花,泡水代茶饮,暖胃驱寒,杀菌止痛,保护胃部。
白古丁,是“药食两用”的草药植物,入胃经,可保护胃部健康。
据现代研究发现,白古丁,具有“广谱抑菌”的作用,还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是一种抗炎良药,尤其对胃炎之炎更加有效。
此外,研究还发现,白古丁对胃溃疡具有治疗作用,能明显的减轻胃溃疡的发生几率,并且,白古丁还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对于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山刺玫花,性质温和,可中和白古丁的寒性,还可暖胃止痛,改善腹中冷痛,胃浣积寒,顺行血气,缓和情绪。
这样搭配在一起,不寒不燥,暖胃止痛,消炎杀菌,对于胃部健康,大有益处。
3、莲子百合红枣汤,养心安神
初秋时节,要注意养心安神,保护心脏健康。
用莲子、百合、红枣,一起煮汤,可养护心脏。
莲子,养心安神,还可帮助心脏泻火,缓解烦躁。百合,清心除烦、宁心安神,有助于改善睡眠。红枣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液携氧量,使供给心脏的氧气增加,让心脏能更好完成血液循环运作。经常搭配在一起煲汤,可养护心脏。
初秋,护好四气,给秋冬健康,打下好基础
一:护好“肺气”
秋,主收,万物收敛,秋气通于肺。
燥主秋令,易伤肺,若伤及元气,冬季来临时,易出现肺系疾病。
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初秋时节,要养护好肺气,抵抗病邪的侵犯。
大拇指,对应肺部经络。
使劲按压拇指后,看指肚恢复速度。
如果速度慢、弹性差,10秒之内不能恢复,则肺气不足,需养肺了。
对策:按揉中府
“中”指中气,脾肺之气,脾和肺合起来的气叫中气。
中府穴,是脾肺两经交会的一个穴,这个穴调气最好,可补益肺气。
每天顺时针向按揉本穴,再逆时针揉按本穴,每次按1~3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中府下方肌肉偏薄,建议不要使劲,稍稍施力即可。
二:护好“肾气”
初秋,天气开始含量,要注守护肾脏,补养肾气。
寒与肾相应,最易损耗肾的阳气,肾的阳气一伤,人就容易生病。
很多人,秋季体虚,大多是肾气不足所致,所以,初秋时节,护好肾气。
对策:揉搓腰部
腰为肾之府,经常搓腰部,有助于强健肾气。
尤其是,腰部的腰眼,经常搓一搓,不仅可强健肾气,还可温煦肾阳。
将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上下来回揉搓,至皮肤微红,有热感为宜。
此外,亦可用抖动方法,来揉搓肾俞穴。
双手握拳,拳心虚空,拳背轻贴肾俞穴,利用抖动按摩穴位。
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起踮,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可激发肾气,起到补肾的作用。
三:护好“脾气”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所以,初秋时节,一定要护好脾气,减少脾胃受损。
对策:按揉腹部
经常揉腹,可促消化,健脾和胃。
双手重叠放在腹部,绕着肚脐,用掌心按顺时针方向,从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从大到小摩36周。
四:护好“阳气”
进入秋季,寒气开始加重,此时,要注意补阳,护住身体阳气。
护住身体阳气,可以为秋冬防寒打基础,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
对策:多晒太阳
晒太阳,是补阳气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经常晒头顶的百会穴,可通畅百脉、调补阳气,使人精神充足,缓解疲惫。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