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这位乖戾的哲学家很多观点与众不同,是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创者。
叔本华是德国人,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可以 熟练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
起初在哥廷根大学读医学,后来对将兴趣转向了哲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叔本华非常推崇柏拉图和康德,对二人的思想相当崇拜,但他特别不喜欢费希特和黑格尔,这两位都是思辨哲学的代表人物。 他尤其讨厌黑格尔,说黑格尔只会讲一些华而不实的车轱辘话,是哲学老师中的江湖骗子。巧的是叔本华和黑格尔都在柏林大学教授哲学,叔本华决定公开挑战黑格尔的权威,故意将课程安排在跟黑格尔在同一个时间段,试图通过自己才华吸引爱好哲学的学生到他这里来上课,由于当时黑格尔名气正盛,而叔本华仅是一位编外教授,最终挑战失败,叔本华离开了柏林大学。正好印证了他自己的观点:“真正智慧的人得不到赞赏。”
叔本华很有才,也很自负,当他的27岁时写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发表后无人问津时,他说:“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叔本华并非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他在之后的30年一直在给《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写补充和说明,归集在《附录与补遗》中,这一下让他成了名人。又过了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出版时又引起了全欧洲的轰动。遗憾的是第二年叔本华就因肺炎去世了。
我们在开头提到叔本华性格乖戾,是因为叔本华终身未婚,喜欢安静和独处,曾经因为嫌一位女裁缝太吵,把她推下楼梯造成终生残疾,叔本华因此支付了她20年的生活费,直到女裁缝去世。
说起独处,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专门提到:人要享受孤独,这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我们通常认为人是具有社交属性的动物,需要跟其他人协作,才能获取资源。所以人会经常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但叔本华认为参加社交活动,会不自己的约束自我,取悦别人,这样就无法体验真正的快乐。他认为独处才能成全自己,只有独处才是真正自由的,放弃社交聚会才是智慧的选择。
这种观点你能接受吗?估计很多人无法接受,叔本华之所以可以做到独处,是因为他年轻时继承了富商父亲的遗产,一生衣食无忧。他就是高傲的学者,自然不屑于参加普通的社交聚会。但也有可取之处,我们需要好好利用独处的时光,充实自己的头脑,将自己升级到一定的高度,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到时候可以有权力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高质量社交圈子,而不是被动的去社交场合结识各方大佬。
独处可以使人丰富,让人多彩,是一种高级的快乐。但不影响社交,反而可以促成你参加更高层次的社交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