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叔本华的核心思想和观念。但编者和译者并没有放在第一章节,可能是考虑到循序渐进的缘故,前几篇《论教育》《论天才》《论美》等论述中,都是以意欲和认识力的关系为基础的。在这一篇章里,叔本华系统地证明和阐述了这一论点——意欲是人的实体,智力属于偶然;意欲是内容,智力是形式,意欲是热,智力是光。
从人们熟悉的动物的意识出发,证明意欲活动是一切意识的根源和基础,不同显现的动因在动物的认知范围不同。在所有的动物生存中,意欲是首要和实质性的东西,而智力却是第二性和附加之物,智力只是为意欲服务的一个工具而已。循着动物的等级考察,我们会发现,意欲无论在哪里都保留着自己的本性,具体体现为对生命的强烈执著,对个体和种属的照料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情感。所以说,作为原初和自在之物的意欲,永远不会有欠完美,每一个意欲的行为都是完全的彻底的,没有等级之分。相比之下,智力不同,智力就有完美程度上的差别。意欲是朴素和原始的,智力是复杂和从属的。
在意欲和智力的区别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因为一切认知活动和努力相关联,智力会疲倦,智力只是身体的一个功能,他需要休息;但意欲确实自发的,不费吹灰之力的,是永远不会疲倦的。
非常重要的启示是:只要意欲安静下来,暂停活动,智力才能完美和正确地发挥它的功能。意欲明显的兴奋都会扰乱智力的功能发挥,智力获得成功会由于意欲的干扰而歪曲。所以说沉着冷静,保持理智是最关键的能力。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倾听的作用,想起了PET中那个头脑的图,当一个人被情绪控制时,是无法进行思考的,也就是当意欲在冲动兴奋时,智力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只有让情绪稳定,回到理智的头脑才可以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决定。所以说,天才的理解都是以意欲的深度安静作为前提条件的,只要意欲能够保持宁静,甚至个体性也会从意识中消失,我们也就成了纯粹的认识主体,事物理念的对应物。我想历史上数个天才都是如此,都是认识力得到了绝对的优势。当然这里的天才并不是指历史性的人物,有能力驾驭人类大众的历史性人物都是与世事左斗争的。
意欲和智力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意欲兴奋时会阻碍智力的发展,但是有时候意欲约会推动和督促智力的发展和功能。有些迫切的需要和深切渴望,会把智力提高到我们不曾相信的程度,艰难困苦的处境迫使我们不得不有所作为。记忆有会在意欲的压力下得到加强。(心的记忆比脑的记忆更重要,利用情境和情感来帮助记忆是有依据的)。
意欲的素质和智力的素质是互不相干的。意欲活动被人们视为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意欲是我们的内在本质;而智力只是外在的东西,是一项工具。智力的提高和发展必须历经逐级很长的过程,然后,它就是开始衰退,像任何物质的东西一样,但意欲却不会经历这些发展变化,除了它必须在开始时就将就其欠缺完美的工具—智力。意欲时作为既成之物出现,并保持不变,它不不受制于时间的法则和时间当中的生灭定律,意欲以此方式显示它时属于形而上的东西,并不隶属于这一现象。这不难解,我们常常见到智力衰退,但情绪很恶劣的老年人。
我们本身是以其同一样的意欲及其不可改变的性格为基础,我们的本我藏于我们心,而不是头。它是不可改变和无法消灭的,它不会衰老,它是形而上的,它不属于现象,只属于呈现于自身的自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