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写散文的时候很容易在抒情的背后暴露写作者的心胸、品格、视野、格局。很多时候文笔好布局也好,唯独作者的立场和倾向有时候不能让人认同。
我在读的书《皮囊》,因为很多地方推荐过所以打算看看。看开头时比较喜欢,写他的太姥姥,母亲,父亲,都是真情实感,但是后半部分开始越来越不喜欢。
感觉他把身边的“朋友”全都脸谱化,比如有的小伙伴就是要用乌托邦式的方式存在着,而有的小伙伴就注定了是卡夫卡式的悲剧,这种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文章早已抛弃了生活中的“真”,我很怀疑这些人物和故事的真实性。
作者是带着高傲的居高临下的评判的姿态,他的小伙伴都是一个一个悲剧性人物。他那样不自然的热切关注他儿时同伴的发展情况,要么是虚假的写作手法要么暴露出他幸灾乐祸追问别人处境的心理。别人都有性格的缺陷,唯独他那么超然淡泊。言语中有很强的倾向性,完全不是客观的叙述。
写作是自由的,但是不能因为执笔的是你,你就可以有一种看似举世无争的样子,却将主角变成配角衬托自己人格的高尚。我觉得所有人都描述得具有闪光点,完全看不到写作者本人的痕迹,才恰恰体现了他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