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川航航班因挡玻璃破裂脱落,机长勇救全体乘客的故事被广泛传颂,我就这次事件,采访了一下一位在飞机维修公司的朋友Y先生,他从他的角度发表了一些看法。
Y说,这次的报道还是做了不少修饰。这机长在我们眼里撑死了就是个处置正确没犯错而已,那里来有多牛逼……就跟普通人开车,挡风玻璃突然坏了,正常人是不是会急刹车?除了个别司机会惊慌失措而已。
我说,你的说法是,大部分的机长都可以具有他这样的素质吗?
Y说,模拟机都不知道模拟多少次这样的事了。
我说,如果是模拟过,看来也有道理。玻璃碎的确也有这种概率,比如被飞鸟撞上了,虽说飞鸟硬度不够,难保真的哪一天碰上硬骨头。说到底,媒体需要吹捧,否则就没新闻了。
Y说,你看他跟民航局敢不敢这样吹?给你展示一下内部通报:
(3U8633事件通报)5月14日,川航一架A319-100飞机执行重庆至拉萨航班,9800米巡航过程中、MIKOS点附近,飞机马赫数0.74-0.75,机组发现右侧内风挡出现裂纹,立即申请下高度返航,此时ECAM出现右风挡防冰故障信息。随后,右风挡爆裂,机组立即按程序处置,下高度、减速,带氧气面罩,期间由于噪音太大无法建立无线电通讯联系,机组将应答机调至7700。与此同时,客舱内氧气面罩脱落,乘务员按程序广播和处置。在执行超重着陆检查单后,飞机于07:42安全落地。从初步调查情况看,该事件为风挡玻璃爆裂导致失压,机组按要求正常处置,飞机备降成都,安全落地。目前,一名副驾驶、一名乘务员有轻微擦伤,无旅客受伤。该机于2011年7月26日进入川航,截至2018年5月14日,共使用19912.25小时,12920循环。最近一次A检为4A5,2018年4月12日昆明完成。最近一次C检为3C,2017年3月9日外委成都川维完成。飞机当日无保留故障项目。查询近15日维修记录,该机无风挡故障信息。目前已确认破裂风挡为原装件。详细情况需进一步调查。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是先发现裂纹,已经开始下高度,下降高度过程中风挡爆裂,也是早就做好准备,不会像大片里面那么一惊一乍的。噪音大应该是有的,温度低也是有的,不过考验临时反应,应该是不存在的。
我说,这种事故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出现了。碎裂过程一定是有先兆的。我们学机械的,见过的故障也不少,小到家用设备,大到军工设备,都知道故障并不会突然降临,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Y说,搞清楚,正驾那边的挡风玻璃是没事的,因此风压更没问题了,在高空就是怕低压,有风速增压反而减少了对身体的压力。倒是可怜了副驾,受了轻伤。温度下降也就几十秒的事,就算风速再大。密闭空间里影响不大的。反正我们觉的没那么邪乎,基本就是个处置正确,没犯错而已。
我说,风速很大我完全不认同,因为是密闭环境,没有流通。风噪很大我觉得是影响比较大的。
Y说,再说了,驾驶舱也就是自动导航失效而已,何来仪表全部失效,这就是媒体有点夸大了。出点事什么专家都跳出来了。
我说,听说机长是空军转业的,会不会对他的专业能力有加分呢?
Y说,可能会有,但是没有对比数据,很难说的清。总不能再找一架飞机,找个民航飞行员来做同样的试验,那不现实。
我说,在视频里,惊吓过度的空少嘴都还是白的,副驾还在愣神。
Y说,这都是人的自然反应,试想一下,如果你开着车,前面一辆车发生车祸,你也差点撞上了,你会不会要好久才能回过神来?会不会心惊肉跳?
没有人是超级英雄,英雄都是假的,看看西方的战争大片,像《拯救大兵》《血战钢锯岭》这些电影里边,人在死亡面前,反应都是最真实的,无法伪装。
这场对话就这样结束了。
作为研究营销和销售的我,从这次事件当中,找到什么跟专业相关的呢?
就是现在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刻意练习。
今天还有朋友提到,很多人靠了驾照,还是不会开车,甚至上来路还可能成为马路杀手。
关键是哪里没做好呢?
当然是模拟训练。
其实民航机长的训练,跟驾驶汽车的训练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飞行的犯错成本太高,因此前期的模拟训练非常严格。
像这次这么重大的一个事故,外行人看来可能是致命挑战,可能有的驾驶员整个职业生涯当中也不会出现,但是这种事件在模拟当中竟然也是常规项目。
如果说还有跟飞行员同等重要的岗位,那就是海军陆战队的队员。因为他们的作用,就是整个作战军团的尖刀,遇到的突发情况是各种各样,因此要快也要稳。
而在企业里面,销售人员的位置,跟海军陆战队的位置差不多的。如果销售人员拿不到订单,后面的各个部门就要喝西北风了。因此,如果销售人员没有受过足够的训练,到了外面被客户给秒了,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试想一下,作为一个销售人员,如果他要销售的产品,可能要经历几个月,金额可能涉及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可能在一个项目里就要面对四五个客户,每个客户人的性格都不一样,要针对不同的性格,说对不同的话,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销售人员说话要有艺术,还要见不同人说不同的话。只要有一点没有准备好,在客户那里分分钟都是事故。
而现在大部分的情况是,很多企业连基本的培训都没有,只是给予足够的耐心,让他们自学成才。
这其中的损失有多大?相信不用我算,做老板的都懂算账。
比财务成本损失更可怕的,是时间成本的浪费,试想一下,过去我们有多少订单是因为训练不足而丢掉的呢?
因此很多公司愿意多花点钱去挖别的公司的熟练的销售人员,但是实际上如果懂得培养销售人员的方法,其实也可以省下不少成本。
看那些世界500强的公司就知道了,想微软、西门子、IBM这些公司,他们的销售人员全部通过内部培养,从入职后的第30天,就已经可以知道哪些销售人员能不能胜任。因为他们用的大浪淘沙的制度。比如说一开始招进一百个销售人员,然后经过培训,其实也是测试,经过30天的压力测试,最后可能剩下的不到十个人,但是这十个人,他们的能力,就已经很强了,而且基本是能够胜任工作要求的。
这种方式,早就已经被验证了,如果这种方式,用在销售人员的培养工作里面,就可以快速而且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培养出销售人才。
而那种想通过市场检验来慢慢优选销售人员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不过比较浪费成本,更可怕的是,浪费了公司的品牌和口碑,因为这些没受过训练的销售人员把公司辛辛苦苦积累的口碑都败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