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双职工家庭越来越普遍,家中的孩子大多交付给祖辈照看。
因此,父母在很大程度上缺席了孩子大部分的成长历程,就此对孩子产生了亏欠心理。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父母便会选择下班之后尽可能地陪伴孩子。
但下班回到家的父母已经很劳累了,而一天未见爸爸妈妈的孩子却异常兴奋。
这就形成了一对情绪与精力的双重矛盾。
我们来梳理一下父母与孩子接下来的相处过程:
终于脱离了纷扰的工作环境,你想回家放松一下
但对孩子的亏欠心理又促使你产生了对其“无尽满足”的行为
此时,你身体上的劳累和心理上的烦躁正在同步侵蚀着你的情绪
但孩子却异常兴奋,不断提出各种需求,让你时刻相伴
你不忍心拒绝孩子,于是一再强撑自己的身体、压抑自己的情绪
但人的情绪承受力是有限度的,倘若大幅度积压,便极有可能“不自主地涌出”
这么晚了为什么玩起来没完?
都几点了为什么还不睡觉?
怎么一点都不知道体谅父母?!
终于,你承受不住了,情绪像决堤的大坝瞬间崩溃了
你的情绪爆发了,开始对孩子发火
孩子不明就里,稀里糊涂地承受了你的斥责与宣泄,内心的安全感荡然无存
于是,你暴躁不已,孩子委屈巴巴,欢乐的亲子时光就此不欢而散
你带着烦闷与懊悔入眠,又将这些负面情绪带到了新一天的工作之中
而孩子带着委屈与恐惧入睡,将一颗芥蒂种子深埋心底
……
这个过程并不少见,这样的结果令人遗憾。
作为父母,我们从来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初心是补偿孩子,可结果却伤了双方。
原起何处?又该如何解决?
想要避免这样的遗憾,首先要明确催生此情况的根源——
当我们竭尽全力去满足孩子的需求时,却忽略了我们同样存在自己的需求。
如果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同时还在被无休止的“索取”,那么情绪很容易到达所能承受的边界,濒临崩溃。
人是群居动物,人与人的相处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朋友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要知道,在这些所有的关系中,你都有权尊重自己的需求,即便在亲子关系中也是如此。
当你的精力即将消耗殆尽,当你的情绪濒临崩溃“决堤”
不必再硬撑了,要知道勉强下去并不会产生任何积极作用,甚至会触发意想不到的冲突。
停下来与孩子好好谈一谈吧
告诉孩子你很累了,想休息了,引导孩子认知你的需求,同理你的情绪。
以期孩子收一收兴奋的心情,在认知你的身体和思想状态的情况下支持你的休息意愿,也帮助他们自觉进入自我休息状态。
不要将这样的行为视为“残忍”和“不近人情”
也不必不忍心,要知道,这可是在帮助孩子认知他人需求,同理他人情绪的绝佳机会呢。
可以帮助孩子明白:只有尊重他人的需求与情绪,才能更好地尊重自己的需求与情绪。
情商小贴士:
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同样要尊重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与人相处,还能帮助孩子认知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从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就此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