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给我妈打电话的时候,我妈总会给我说一说我们街上那些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的事情。无非就是,谁准备订婚了谁家又有了二胎,然后不确定地问我的工作能行吗,不行的话就早点回家当个老师。
最近一次打电话,我妈告诉我,我的小学同学大冰考取了镇上的特岗,然后和在县上的对象订婚了。
我说,我知道。
我妈说,你看人家现在多好,工作稳定了,结婚之后这一辈子的大事也就完成了,以后就只剩下过好日子了,安安稳稳的多好。
我说,是,安安稳稳挺好的。
我妈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过,希望我回家,做个乡村教师。不用租房,可以住家里的吃家里的,工资攒起来买车买房做嫁妆,和一个同样是大学毕业回家就业的青年结婚,做人家的媳妇,给人家生儿育女,做某个人的母亲,一辈子,无病无灾顺风顺水,到老。
这是我妈在心里为我设想的人生,当然,如果我现在辞职回家考特岗考招教,这也将会成为我真真切切的人生。
我理解我妈,她不过是想让我的路更好走一些,日子过得更容易些。与其说她是想让我守着家守着她和我爸,不如说,她是想守着我,只为可以更方便地照顾我。
我跟我妈说,安安稳稳挺好的,大冰那样的生活挺好的,可是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至少现在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今年24岁,这年龄放在家里可能有点大,可是反过来想一想,一辈子那么长,我也才24岁,也还年轻。如果我回到家里,考了特岗,考了招教,当了老师,教书到退休,那我这辈子也就这一种可能性了。你和爸辛辛苦苦供我读书,不就是希望我跟你们有点不一样,希望我的人生可以多点可能性吗?
我不知道以后的我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即便以后没混好,还是要回家,那时候的我见过了更大的世界做过了喜欢的工作,再回家找工作也不觉得亏得慌。
2
半个月前,和高中同学小聚。他说这座城市让他想要逃离。没错,这座城市在最新的全国想要逃离的城市排行榜中是第三名。
我们讨论着辛辛苦苦一个月到手的那点工资能干点啥。他说现在生意不好做,如果一个月的销量不太好,那就说明拿到手的工资没有提成只是基本工资而已。
基本工资3000,一个月的水电房租1000,吃饭1000,公交,300,抽烟300,剩下的400块钱,交个话费聚个餐都是不够的。当然这是在目前他还没有女朋友的前提下。
这座位居中原腹地的二线城市,房价飙升,没有文化氛围,人文素质较差,空气污染雾霾严重,交通拥堵,工资低······网上关于这座城市的吐槽不胜枚举,这也只是其中的几个而已。
所以,对于没有财富没有背景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来说,逃离它就显得理所应当。
同学说,我们县这两年缺老师,如果他是个女生他就回去当老师了。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比以前好了,一年十三薪,有养老有住房公积金,是个不错的选择。
城市生存尚如此艰难,还有什么资格谈理想情怀?
可是,我喜欢现在做的这份工作,是我的兴趣爱好所在,给了我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薪水。周末出门就可以看个电影,走一条街就可以去书店看书,偶尔还可以团购个大餐改善生活。虽然为了节省开支,三个人合租一间房,可是在晚上蜷缩在被窝的时候,我听到的不是梦破碎的声音,而是让我保持状态坚持下去的声音。
我知道,以我现在的工资,是不可能在这座城市买房买车安家立命的。可是,刚刚一毕业就能买房买车,想一想也是有点无聊哈(工作性质的原因,鸡汤文看多了)。
我愿意给自己一点时间去遇见那个努力过奋斗过无奈过伤心过绝望过坚强过的自己。
毕竟罗曼罗兰说了:“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后依然热爱生活,”
3
大学室友微信给我说想辞职。
我不理解她辛辛苦苦好不容易考到县里的事业单位,怎么这么快就不想干了。
她说单位工作氛围不好,主任把工作都丢给下边的小菜鸟,然后主任自己又制造出他自己很忙的假象。四十多岁还不到五十岁,就上班混日子,她怕自己过不了多久也像她的主任一样,对工作没有激情,对生活也失去了热情。她不想年纪轻轻的灵魂就死掉了。
我没有劝她辞也没有说服她留在那里,毕竟我们不能帮他人的人生做决定。我告诉她冷静下来想一想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的想要的。
有些人死了以后就埋了,有些人明明20多岁就已经死了,却偏偏七八十岁的时候才埋起来。
而我很怕自己回家工作之后成了20多岁就已经死了,却在年老的时候才被埋起来的人。
写在最后:
并不是说乡村教师不好,反而我从心底敬重那些在乡村一线的教育者。因为我来自农村,从乡村教育起步,然后一点一点看到这个世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