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
前景理论:决策依赖于参考点
前景理论:损失厌恶
前景理论:决策权重
狭隘框架
心理账户理论
选美博弈
背景:
你去听一音乐会,你不小心掉了已经买好的1300元的门票,你选择不去还是再买一张。我想你大概率会不去。
换过了,你在去音乐会的路上掉了1300元,你是选着回去,还是接着买一张音乐会的门票。我想你大概会选择接着买一张门票。
为什么是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发送条件有不同的选择呢?
这就是心理账户。你把买好的1300元的门票放到单独一个账户上,现金放到另外一个账户上。当音乐会那个账户清零了,你就选择不去了。如果你中途掉了钱,你的音乐会的账户还在,你不觉得你对音乐会门票有什么损失,会接着买票进场。
这表明你做决策不单受到你的真实账户影响,而且还受到心理账户影响。
心理账户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你做投资时候,你往往把资产分为几个部分,一部分投银行,一部分投资风险资产,比如买股票。然后各自的账户分开来算账。放银行的是希望保本,放股市的是希望致富。
但理性人就不一样了。他会把所有资产都作为统一的资产来管理,没有心理账户,就像对待投资的组合一样。会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配置最合适的投资组合。
受心理账户影响,你用来吃法的钱绝不感用来冒险,用来炒股的钱,涨跌都相对坦然。
你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心理账户单独核算,可以帮你约束消费和存蓄。
心理账户有什么问题?
后果来说,这导致人们缺乏长远的目光,不能全局看问题,因厌恶损失而使投资过分保守。
其次,这对总体组合来说不是最优解。
还有,每个账户单独计算,风险容忍度不同。对股票的风险容忍度搞,对教育储备金风险容忍低,这也让投资者对没个账户单独决策,导致操作失误,更加偏离最优总组合。
心理账户对生活决策的影响
- 先付账还是后付账问题
你去旅游,先付款游全部,和分开在旅游途中一份份给,心理体验是不一样的。 - 工资和福利发放问题
工资和福利分开发放能提高员工的幸福程度。尽管这两者都是个人收入。如果一起发放的话,幸福感没分开的强。
如何理性决策?
在投资时不要对各个资产单独决策,也不要太在意单个账户的涨跌,而把它们放一起进行全盘考虑。
如果是你老板,你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把福利和工资分开发放。让员工充分感知各个账户带来的效用,提高幸福感。
总结
理查德·塞勒的心理账户理论,讲述了人的决策取决于心理账户,而非真实账户。
投资人会把资金分为不同的用途,为其建立各个心理账户,并对不同的心理账户采用不同的风险态度。这样的投资决策有约束自己消费的作用,但不是最优组合。
在生活中,心理账户也是无处不在。
我们对事物的评价可能并不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将其放在哪个心理账户中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