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黄芪的药性
血痹虚劳篇条文【13.18】
【13.18】问曰:血痹之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之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寸口微涩,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中风其实血痹类的比较多,就是开始有血痹的现象,血管一旦开始走得不够通的时候就越来越不通,这样的一个现象比较明显;
血液也是有水分的,在中医里面,人体的液体——算到气分;
血分里面有很多其他的东西——算到阴(营)分;
血痹病——阴跟阳两个角度都要处理到;
18条讲的:不严重的情况,去找一个会针灸的人帮疏通一下身体的能量,这样子的话脉象消失了就好了;
比较轻微的话,寸口微涩关上小紧:从身体皮表部位压进身体微微的风邪,堆积得越多,血液就越不能输布到末梢去;用上下来讲,越不容易输送到上面,就是比较靠表面的地方;
因为寸口脉候上焦,上焦也就是人最表面的一层;上焦脉开始有点气血流不通的感觉,就有点变弱了,有点涩脉的感觉出来,而当表层的脉开始被压迫的时候,中层的脉就好像东西冲不出去的感觉,有点冲不开,好像压力变大了,所以关上有点小紧,这是一个刚开始的症状;
等到后来人麻掉了,不能动了,就用黄芪五物汤;
“寸口关上微,尺上小紧”,就是上焦跟中焦觉得没有血液在流动,只有下焦好像想要顶出来又顶不出来;
“血痹,阴阳俱微”,就一个人血液不流通的话,本来脉就会变得很没力了;
血痹虚劳篇条文【13.19】 黄芪桂枝五物汤
【13.19】血痹,阴阳俱微,或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金匮要略》的十九条“阴阳俱微,或寸口关上微,尺上小紧”的“或”字在宋本里面是没有的。宋本就写着“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上小紧”,这样写其实也有道理;
就是这个人的脉就是上中下浮中沉都是没力的,把到寸口关上更没力,尺中还是没力,虽然没有力,可是有一点绷住的感觉,也就是一个血痹证的人他基本上脉都很难很旺了;
浮紧的话就麻黄剂;洪滑的话就是祛痰的药类,就是要很弱很弱,或者是“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这种脉,能用黄芪五物汤;
没有这个脉,用黄芪五物汤的话,不是那么容易的;
长期吃素的,每天也没吃多少饭,却做很多运动,然后弄得很累的,可以用黄芪五物汤;
黄芪五物汤的外证:
身体不仁(麻木不仁),如风痹状;
一只手也算,半边脸也算,就是左半身右半身都算;
黄芪五物汤是一个可以处理中风范围非常广的;
黄芪五物汤是桂枝汤结构,血管扩张剂;
黄芪的药性:
黄芪用量多少,药性比柴胡的不一样还要严重,完全不同的方向和力道;
黄芪能固表,药性是指向无形的能量,三焦膜网的;比如白术和山药,直接补到脾胃的吸收功能,黄芪补脾胃,隔一层,补时会把人肾脏的气抽掉一点,肾不够强的话,吃补中益气汤就会腰酸;
保元汤里加一点肉桂,可以镇住黄芪的药性,肾气不要被抽调;
黄芪从脾胃之中补的气,能够运行到皮表来,黄岐是治中气下陷的药,把元气重新托回来;
黄芪进入脾胃以后,会往皮表走,帮脾胃开路,帮助营养输送,对脾胃营养的输布比较有效果;
当归补血汤,黄芪三两,当归二钱是一帖完全滋阴的药了,黄芪就完全受当归支配,补血而不是补气;
附子会跟黄芪走,黄芪比附子的方向性强;
黄芪固表,如玉屏风散,吃了之后黄芪固表,人就比较不出汗了;
黄芪桂枝汤治黄汗;
防己黄芪汤治疗肥胖水肿,水毒型肥胖可以用,狐臭也会医好。
黄芪其实对于急性病的效果没有那么好,黄芪对于慢性病的效果比较好;
"治痈疽久败疮 排脓止痛。"伤疤伤口它没有能力愈合,长不出肉来,那这个时候黄芪就特别有效了,排脓止痛除了黄芪之外大概 很少有药物会这么有效了;
"大风颗疾",长辉、麻风病之类,一些病菌的 感染,不少人吃黄芪五物汤,吃了血痹 还没好,皮肤变紧实了,变白了,小小的痣不见了,就是那种黄芪五物汤它能够把气血输布到皮表嘛,然后能够巩固一个人的胰理,所以对于皮肤身材的保养,是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