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名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开始,掐指一算有8个月了。每天虽然只有10分钟的课程,没有感觉出什么,等到复盘课的时候,就能够品味出了经济学思维的独特。
01
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在经济学里是无关的。
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在经济学里是没有关系的。经济学研究的不是最优,而是存活。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能否活下去,才是关键。
人是不是理性的在经济学里不重要。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在国外的一个餐馆吃饭,无意中听到厨师谈话的内容。有一个厨师说,他不认为地球是圆的,否则地球底下的人怎么生活。老师当时想必很惊讶,但是运用经济学思维,他说这个厨师是理性的。因为地球是圆是方,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不会影响到他作为厨师的生活。
人脑子的里不良品比看到的伪劣商品要多得多。我们平常购物,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自己所买的货是好是坏,品质怎样,而人脑里的货却不容易被发现。用经济学思维,如果我们了不了解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对我们今天大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也是没有影响的。我们只要知道工作怎么样做好,和领导下属如何处理好关系就好了。别的真的一点儿也不重要。或者说短时间里是显现不出来的,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去学那些和生活工作看似没有关系的知识呢?
你哪怕是不理性的,你也是理性地选择不理性。比如你会和上司吵架多点呢还是下属多点呢?
02
向庄子学无用和有用——无间道
庄子说无用是为大用。树因为不成材,就不会被砍来做木材,而得以延年益寿。而在朋友家做客,主人杀鹅的时候,看门时会叫的鹅就被留下了,不会叫的就被杀掉了。弟子问庄子这又如何对待呢?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就站在有用无用之间吧。)”庄子的话我开始觉得这不是和没说一样么,慢慢体会后觉得这就是生存之道。庄子整本书的精华大部分强调了高人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看了一篇相关的文章,体会到在现实生活中,无用并不是真的无用,有用也并不是真的有用,有用无用在乎人、在乎事等客体差异,有用只是显而易见的,而无用只不过是不容易被察觉到而已。从心理学上来说,觉知就是一切。
由此不同角度、不同的学科,看似完全不一样的路径,却可以曲径通幽,不谋而合。
这让我想到我们读书,读不懂的书到底该不该坚持?有用的学科到底该不该多报名?到底该理性一点还是对自己狠一点?我们也只能按照现阶段的情况,顺应自己的发展,在自己的能力范畴,站在这两者之间去权衡吧。大道至简,要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更要知道“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选择的智慧就是无间道。
03
慈善和投资的区别是什么?
慈善是帮助弱者。
老师问一个聪明而又穷的学生和一个苯并且穷的学生,你会资助哪个?聪明且穷的学生早晚只要有点机会就会过得不错,而苯且穷的学生则不然。所以一个已经被哈佛录取的学生,资助他去上学,不是慈善,是投资。
投资是求回报,慈善正好相反。这让想起我周围的人,投资别人亏了钱,表面是慈善的目的不清不楚,等到真亏钱,就两败俱伤,从此相忘于江湖了。所以投资就是投资,慈善就是慈善。自己清楚也要让别人清楚为好。
04
投资真的用研究么?
笑来老师说投资理财要定期去看对方的财报,吴军老师说看现金流量表是最准的,没法做假账。经济学课上的观点却另辟蹊径,让我觉得很颠覆也很有道理。
经济学家尤金.法玛一派经济学家认为,资产的价格非常有效,没有泡沫,准确反映了市场可得的所有信息。市场上的价格就已经是最有效的价格,就已经是消化了所有信息的价格。(当然这只是说美国。)
弱版本:市场上所有关于价格和其他重要指标都已被人们内化了,不用在研究了,都已经没研究价值了。
半强版本:所有数字之外的公开信息包括财报,年报、公告等学术内容都已经被人消化好了,不用研究了,今天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这些公开信息的内容。
强版本:不仅是公开的指标、信息,连那些秘密的私人的信息其实也已经走漏了,也被消化好了反映在资产价格当中了。也不需要你再研究了。
老师介绍的《随机漫步》这本书,说股票的定价非常有效,连被蒙住眼睛的大猩猩朝股票行情板飞掷飞镖,完全随机地选出来的投资组合,也跟专家管理的投资组合一样,取得同样的业绩。经过了40年,这一观点一直颠扑不破。
这让我反思我所谓的投资,真的懂么?研究财报真的看出了什么?
经济学让人理性,一点不假。
注:本篇文章是学习笔记,主要观点和引用出自薛兆丰老师课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