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名“彘”,谥号武,伯是排行第一的意思,他是孟懿子的长子,孟僖子的长孙,“三桓”的接班人之一,孟子的五世祖。“彘”就是猪的意思,古代很多人用“彘”来取名,如汉武帝原名为刘彘,他们认为猪是聪明的,吉祥的,用现代人的思维很难理解,这也体现了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差距之大。
“三桓(鲁桓公三个儿子的后代,鲁国的实际掌权者)”。鲁文公十八年(公元前609年),鲁国公族大夫东门遂发动政变,杀嫡立庶,鲁君自此地位日卑,失去国政,后来“三桓”又联手清除东门氏,取而代之,执掌国政。
从鲁宣公开始,“三桓”更加强势,他们效法齐、晋两国公族的做法,在国内进行田赋和兵制改革,公室权力被一步步蚕食。到了鲁昭公(孔子儿子出生时,刚好是他即位十周年庆,他送鲤鱼表示祝贺,又赞助孔子游学周地)后期,国君大权旁落,逐渐沦为任人摆布的傀儡,政权,军权,财权完全落入“三桓”手中。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斗鸡之变(鲁昭公为了恢复公室威信,派代表郈伯和季平子举行斗鸡比赛,为了获胜,他们都在挖空心思作弊,一个在鸡翅膀上涂上芥末,一个在鸡爪上装上铁爪,被识破后发生争执,后升级为战争)”,“三桓”联手发动政变,鲁昭公被迫流亡齐国(时年35岁的孔子也随后离开鲁国前往齐国,得到齐景公的欣赏,后被晏婴阻扰未得重用),不久后又流亡晋国,并死于晋国。此后八年,鲁国国政被季平子代理,季平子无法无天,完全把礼制抛在脑后。
孟武伯非孔门弟子。但经常向孔子咨询问题,他曾向孔子咨询过子路(仲由)、冉求、公西赤是否有仁德。
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中,“唯”由“口”和“鸟”组成,会鸟叫声之意,后延伸为应答之声。如:《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应答之声又延伸到“反应”,“表现”。“唯”字后来又延伸为“唯一”,“只有”等。本文中的“唯”即此意。“唯”还表示虚词,一般放于句首,无义。
疾:会意字,甲骨文中,“疾”字就像一个人被中了一箭。原意为箭伤,后延伸为所有疾病,有病就有痛苦,所以“疾”又延伸为痛苦之意。如:民间疾苦。有疾病就不完美了,所以“疾”又延伸为缺点,如《孟子-梁惠王下》:“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疾”跟箭有关系,所以“疾”又延伸为快速,极速。如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
忧:担忧。
全文理解为:孟武伯向孔子请教有关孝的问题。孔子说:“除了疾病,不该让父母有太多的担忧。”
父子俩问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却完全不同,他回答孟懿子说“不违逆父母”,有一语双关的效果,回答孟懿子儿子时说“不该让父母太操心”,同样有一语双关的效果,孟武伯是孟家长子,也是孟家的合法继承人,这样的纨绔子弟每天声犬色马,花天酒地,惹是生非,所以,孔子暗示他要有所收敛,做人要正直,不撒谎。
“孝”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以孝治国”,“孝”不但要体现在家庭,还应该体现在百姓和统治阶层,地方官被称为“父母官”,百姓希望他们象父母一样关心自己的疾苦。百姓被称为“子民”,希望他们遵纪守法,安分守己,不要让统治阶级太操心。君臣之间也一样,君被称为“君父”,臣被称为“臣子”。
食言而肥的孟武伯
孟武伯是孟孙氏的继承人,天天声色犬马,骄奢淫逸,身体肯定不会很好,他如果生病了,父母的担忧可想而知,也许是养尊处优惯了,这个纨绔子弟说话经常不算数,鲁哀公对他很不满,但是,慑于他的势力,也不敢怎样。朝中有位大臣叫郭重,他长得跟他的名字一样,肥胖笨重,但颇受宠爱,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讽。
有一年六月,鲁哀公从越国回来,郭重,孟武伯等人在五梧这个地方迎接哀公,在宴会上,孟武伯又想羞辱郭重了,他借着向鲁哀公敬酒的机会,又向郭重说:“你吃了什么东西这么肥胖啊?”鲁哀公听后觉得厌恶,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不肥乎?”成语“食言而肥”由此而来。
鲁哀公当着群臣之面讽刺孟武伯平时说话不算数,弄得君臣之间关系越来越尴尬。公元前468年,鲁哀公忌惮“三桓”势力日增,多次想借助诸侯的力量除去他们,但都没有成功,“三桓”也觉得鲁哀公不识时务,太过狂妄,君臣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张。有一次,孟武伯在街上遇到哀公,哀公问道:“请问你们三桓,我是不是离死期不远了?”孟武伯答道:“臣无由知之”。之后不久,鲁哀公通过邾国逃到越国去避难了。三桓拥立其子为鲁悼公。后来,哀公被国人接回鲁国,不久死于有山氏。
公元前478年,孟武伯曾跟随鲁哀公与齐平公会盟,期间,齐侯稽首跪拜,鲁哀公却平身而拜,齐人盛怒,孟武伯解围说:据《周礼》,诸侯国君只会对周天子行稽首跪拜礼,诸侯国之间只需要行平身拜礼。一场误会被他轻松圆场。可见他虽然是个食言而肥的人,但挺懂《周礼》的,有他祖父孟僖子遗风。
孟孙氏父子俩都向孔子问孝,得到的解答却完全不同,说明孔子的教学特点就是“因材施教。”回答父亲时,暗示他不像他父亲,严重越礼,回答儿子时,说得很含蓄,让他自己去体会。作为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二号人物,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之先祖,竟然这么不遭孔子待见,个中滋味,回味起来让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