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作比较,以突出前一种事物的形状特点,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一种说明方法,就是打比方。
我们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如果用于文章中,有时就叫作比喻。
医学是个晦涩难懂的一门科学,为了给患儿父母说明孩子得的是什么病,需要用什么药物治疗等问题,我们医生常常会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进行说明。
比如,对于持续发热或间断发热三天的孩子,就要化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有的家长会问,为什么要化验,医生就会告诉家长,看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或百分百是不是增高,或者看看C-反应蛋白是否增高。有的时候,我们告诉家长这些以后,有的家长就不再问了,而有些年轻的知识分子家长,就会接着问,为什么细菌感染,白细胞会增多?严重程度如何?
我就会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家长:细菌感染以后,就会进入血液循环中,形成细菌血症。人体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告诉免疫系统,有细菌进入体内。免疫系统就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就像战争期间的指挥部,接到细菌入侵的命令后,就会通知部队应战。白细胞就是野战军,平时只有很少的数量,在血液循环中进行巡逻,绝大部分都驻扎在营房中,就是人体的肺脏、脾脏等部位。只有接到命令之后,白细胞才会进入血液循环中,去和细菌搏斗。可见,白细胞总数越高,说明进入血液循环中的细菌数量就越多,需要的部队人数就越多,感染就越严重。
每当我这样一打比方地告诉家长,家长就会立马明白:孩子是细菌感染,而且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百越高,说明感染越严重,门诊给口服药物治疗就不行,就需要输液治疗,等感染控制之后,就可以改为口服药物治疗了。
打比方这个能力,特别“高级”,一个人如果同时理解了两件事的本质,才能把比方打得让人拍案叫绝。
打比方,其实就是知识迁移的能力,只有你同时理解了两件事物的关联本质,才能打出精妙的比方。
刘润老师,在他的《商业洞察力30讲》中,教给我们打比方的方法。
打好一个比方,通常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是,找到你要描述的这个陌生事物的本质;
第二是,在你的知识储备库里,匹配有相同本质的、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
第三是,用这个熟悉的事物,解释那个陌生的事物。
这个打比方的方法论,你学会了吗?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