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札记】灵长类的自然教育(下)——渠楠自然教育实践的思考(一)

这个总结其实是去年11月劲草同行导师来的时候完成的,是渠楠自然教育体验营课程中白头叶猴部分的设计思考。今年冬令营开始,白头叶猴的部分融入进以社区生活为线索的自然教育课程中。现在,白头叶猴只是一个引子。对于整个营期的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的反思,我将另文阐述。

渠楠自然教育活动惯有的规模,有来自于外地的家庭、也有志愿者,也有当地社区的孩子,一般1期在30多人。

村委办公室是最常用的室内活动场地,门口的操场则是集中活动的地点

村子内的各种石山是白头叶猴活动的区域,也是我们需要做自然观察的地方

我们主要利用了生活在石山的猴子很好观察这个特点,而且喀斯特地区溶洞很多

白头叶猴毫无疑问是整个营期最受人关注的物种

作为一个保护机构,当然开展自然教育还是希望能够引导人对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的尊重

那么如何围绕白头叶猴做文章呢?

这是最开始的思路(2014年第一期)

这是最开始的思路(2014年第一期)

会利用白头叶猴精美的照片制作PPT,放大直接观察中看不到的细节(因为距离远)。开始的几期我们选择了先讲座再观察,现在我们更喜欢观察后,再来根据实际情况来补充。

现在随着活动的不断熟练,成功率很高。每期活动敢于保证能够找到合适的猴群观察,但是偶尔会距离比较远。通过分小组问题的引入方式会比较好,设备越来越好,有20台双筒望远镜和2台单筒望远镜,未来仍需增加双筒望远镜的数量。另外,现在的分享环节是那时没有做到的,自我感觉良好。

利用石灰石溶于醋这样的实验,讲述喀斯特的起源和溶洞的形成原因。

尽管溶洞不一定看得到动物,但是黑暗体验的独特性很受人喜欢。

小小护林员还是不适合做给小孩子(危险性),只做了一期。但是其实很好的游戏设计出发点

白头叶猴的课程很成熟,但是做下来始终感觉趣味性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不过现在不会想那么多,未来的目标是培训社区导赏员熟悉这个课程,或者为社区导赏员再订制一套课程。

现在,白头叶猴只是自然教育体验营的一个引子。在2016年的冬令营开始,白头叶猴的部分融入进整个以社区生活为线索的自然教育课程中了。对于整个营期的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的反思,我将另文阐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首先,我对自然教育的认识仍然是非常粗浅的。自然教育的发展本身涉及到了博物学、保护生物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内容,又是...
    wwwWo阅读 4,432评论 0 2
  • 为什么是灵长类? 猴对于中国人并不陌生,十二生肖中猴的存在,即是反映了东方农耕文化中与动物紧密的日常联系。走入农村...
    wwwWo阅读 4,520评论 0 0
  • (一)渠楠是个地方 从南宁出发上高速,往友谊关方向,进入扶绥县。扶绥离南宁不远,属于崇左市,但自认为是南宁的后花园...
    wwwWo阅读 6,174评论 0 1
  • 回朋友电话, 谈完所谓的正事以后,我习惯性地问她:“吃饭了吗?吃什么饭?”她高兴的告诉我,是槐花馅儿大饺子。作为馋...
    子皿悠悠阅读 3,579评论 0 3
  • 从三月到三月,细算下来,入肉坑已一年,感慨时间飞逝以外,总想着为它们写一些文字,一些足以纪念相伴的这些日子,而且还...
    清风吟诗阅读 2,78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