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总结其实是去年11月劲草同行导师来的时候完成的,是渠楠自然教育体验营课程中白头叶猴部分的设计思考。今年冬令营开始,白头叶猴的部分融入进以社区生活为线索的自然教育课程中。现在,白头叶猴只是一个引子。对于整个营期的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的反思,我将另文阐述。
渠楠自然教育活动惯有的规模,有来自于外地的家庭、也有志愿者,也有当地社区的孩子,一般1期在30多人。
村委办公室是最常用的室内活动场地,门口的操场则是集中活动的地点
村子内的各种石山是白头叶猴活动的区域,也是我们需要做自然观察的地方
我们主要利用了生活在石山的猴子很好观察这个特点,而且喀斯特地区溶洞很多
作为一个保护机构,当然开展自然教育还是希望能够引导人对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的尊重
会利用白头叶猴精美的照片制作PPT,放大直接观察中看不到的细节(因为距离远)。开始的几期我们选择了先讲座再观察,现在我们更喜欢观察后,再来根据实际情况来补充。
现在随着活动的不断熟练,成功率很高。每期活动敢于保证能够找到合适的猴群观察,但是偶尔会距离比较远。通过分小组问题的引入方式会比较好,设备越来越好,有20台双筒望远镜和2台单筒望远镜,未来仍需增加双筒望远镜的数量。另外,现在的分享环节是那时没有做到的,自我感觉良好。
利用石灰石溶于醋这样的实验,讲述喀斯特的起源和溶洞的形成原因。
尽管溶洞不一定看得到动物,但是黑暗体验的独特性很受人喜欢。
小小护林员还是不适合做给小孩子(危险性),只做了一期。但是其实很好的游戏设计出发点
白头叶猴的课程很成熟,但是做下来始终感觉趣味性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不过现在不会想那么多,未来的目标是培训社区导赏员熟悉这个课程,或者为社区导赏员再订制一套课程。
现在,白头叶猴只是自然教育体验营的一个引子。在2016年的冬令营开始,白头叶猴的部分融入进整个以社区生活为线索的自然教育课程中了。对于整个营期的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的反思,我将另文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