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现在哪里?寒假里,我认真阅读了于永正老师《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在于永正老师《我怎样教语文》一书中,他有过这样的界定:教学艺术固然包括许多方面,比如,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但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师的指导得比较巧妙。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重视教学艺术,以更好的教学方式把知识更快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于永正老师在《我怎样教语文》中就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次,于老师到山东一所小学去上课,他讲的是周总理在春天视察山村小学的课文《关怀》。当他指名一名女生读完第一节“我没有想到,周总理会到我们这所山村小学视察,更没想到周总理会到我们班听课”时,另一个女孩子举手问:“请问老师‘视察’是什么意思呢?”当时,于老师犹豫了:“视察”一词,解释吧,为时过早,学生得到的只能是一个不懂的概念。不说吧,学生又问了。
那么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我们该怎样处理呢?是以教练“自居”,指手划脚地“讲”出来,还是把这个“球”再踢给学生,老师只是在“场外指导”呢?
于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先夸奖这名学生提问题提得好,其实这也是“缓兵之计”,接着他把这个“球”暂时放在一边。对这名同学说:“孩子,这样――等课文学完了,我请你来回答,好不好?”
在学完课文以后,于老师给大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周总理来到学校,除了听课,还可能会做些什么呢?”于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还会检查卫生,看看校园干净不干净!有的说:还会检查我们的作业!还有的说:还会看看学校绿化得怎么样!还有个孩子说:还会问问老师工资涨没涨!在听课老师们的笑声里,于老师又请开头儿提问题的那个女孩子站起来:“孩子,现在什么是‘视察’,你懂了吗?”这时,那个女孩儿很麻利地回答道:“懂啦,就是检查工作”。这时,坐在后排的老师们纷纷点头称赞,这真是水到渠成的一节课呀!
无独有偶,还有一次,于老师在教在教狐狸与乌鸦这一课时,课文讲完了,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们一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叫《乌鸦喝水》,乌鸦多聪明呀,怎么会上了狐狸的当呢?”当时李老师心里一惊,然后马上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他说:“是呀,孩子们,当它眼睁睁的看着狐狸把他好不容易找来的一块肉叼走了,心里会怎么想呢?又对自己说什么呢?”这个时候,学生们仿佛都变成了乌鸦,争相发言,各抒己见。有的说:哎呀,我怎么忘了狐狸是个狡猾的家伙!有的说:我不该光听好听的话,这下完了,我的孩子又要挨饿了!还有的说:今后我再也不听好听的话了!就这样,孩子提出的问题,最终又由孩子们自己概括出来了。
方法,来自实践。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趣、唤醒和鼓舞”。读于永正老师的书,总能让我读出新意,收获丰盈,也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语文教学,不能只是课程教材的传递,还要注重技能的训练,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的培养;语文教学,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