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之美

在明成祖朱棣修建的故宫中缓缓走过,那红墙黄瓦无不在对路人诉说着六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这里曾是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也是距今最短的的古建筑群。

说起故宫,印象里留给我们最深的除了曾经住在哪里的王宫贵胄们,剩下的就是那一抹中国红了。——色彩之美

从城墙边走过,总是忍不住的用手去抚摸宫墙上那片琉璃的中国红。红色的宫墙,红色的宫门,红的是那样鲜艳而又不明亮,复古又不失典雅,贵气又不雍俗。这就是朱红色,据说当时建造者选这个颜色是有三层含义的,意一故宫是明朝帝王建造的,他们姓朱,所以选用了朱红,这个解意说实在的有点牵强,很多人都知道明朝是个很开明的朝代,很多意境取意还是来自于中国的古典文化,意二故宫当时是按易经风水来建造的,朱红是取意朱雀,这个解意还是比较合适的,从当时故宫能坐落在中轴线上,还有宫廷方位的摆放,包括宫廷名称……等,都是和易经风水这些离不开关系的。意三就是红色代表着喜庆,代表着聚焦,远远看去让整个宫殿都散发着浓烈的帝王气息,又盛久不衰。这个取意也是比较符合的。在故宫里行走,只要抬头总能看见那富丽堂皇的屋脊,一排排明黄的琉璃瓦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像一颗颗黄色的宝石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无时不刻的都在彰显着整座城堡的威严和贵气。屋脊的绿色衬底也是惟妙惟肖,这一自然的添色特别是给了三大宫殿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联想到不潮不败,万物周而复始不眠不休的生长意境。那紫色的琉璃龙图案预示着腾飞的天之骄子,是取意紫气东来的寓意,象征着帝王的高贵气势。白色线条的花琉璃与地上的汉白玉栏杆相互呼应,彰显了万物的起始,万物皆空的境界。更别说那一个一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狮子了,那是另一番景象。宫檐下青绿色的彩绘,后宫房顶的黑色琉璃瓦,白色的石料装饰,红色的宫墙,深灰色的地砖,或浓或重或淡或清在时光的相机里留下了历史的烙印。

色彩的美既点缀了哪个世纪的芬芳,也渲染了改革开放后的新篇章,打开历史的卷帜,除了映入眼帘的潇洒笔墨,还有那如丝如绢的刺绣锦缎,无一不抒写着那个时刻的繁华。——刺绣之美

轻轻的沿着宫墙边走过,伴随着复古的气息一步一步的踏入了深宫的门檐,红色的大门,金色的门钉,那椅上,床板上,那一缕缕的黄色明晃晃的,特别扎眼。忘不了的必然是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奢华而又有韵味的服饰。一股江南织造的味道从远处轻轻的飘了过来,那华服那绸缎那质感都是活灵活现的出现在眼前,除了靓丽的色彩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炫目多彩的刺绣,不论是花鸟走兽,人物风景,戏剧故事,还是历史传说,吉祥图案……等都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丝线给人的感觉是细腻而不断的,配色给人的感觉是鲜艳富丽而不俗的。从飘逸的服饰,再到精致的荷包,再到宫殿的饰物,再到床榻上的衾被,都记录下了几百多年前我们中国的刺绣工艺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顶峰。织物给人留下的除了实用,还有它雅致,秀丽,精美,巧秒的高贵气质。这一幅幅的作品背后都是一双双的巧手在勾勒美好的蓝图。

透过红色的镂空雕花窗户,除了美眷的布艺之美,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大大小小的绮丽瓷器,或清新或浓郁,或明亮或暗光,都记录着中国文化的走向,每一件瓷器都有它赋含的意义和用处。——瓷器之美

瓷器在我们国家兴起历史悠久,但真正赋予它神秘色彩的是从唐朝开始的,最新潮的是在宋朝,而最生动的却定格在了清朝。而在这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瓷器一定是由哪个严酷冷峻的雍正爷创造的十几种新釉色菊花盘了。雍正在位十三年,几乎大把的时间都是在批阅奏折,而他却是一个追求至善至美的人,他对色彩的热爱和对瓷器的热爱在那个年代是无人能与之媲美的,他在瓷器方面的造诣也是非常之高的,成就很是卓越,据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再说说他创造的十二色菊花盘,釉色鲜艳,制品温润端正。清新自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独色为美的人。他设计的单色釉高雅而不失贵气。典雅又不失奢华。

瓷器又分为硬瓷,软瓷,骨瓷,除了那高雅的纯色釉外,色彩靓丽的瓷器外观也是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在其中,幻想它们曾经在这里衍变的盛世辉煌,是灯台上那鲜艳的插花瓶,是那圆桌上精致的碗盘,是那暗壁柜里摆放的小巧鼻烟壶,或是那茶台上烟煴荥绕的碧螺春茶盏……数不清的浮华背后依然是夺目的色彩相随相伴。那粉青色,那天蓝色,季红色,霁青色,霁蓝色,酡颜色,蓝灰色,梅染色,绀青色,还有艾绿色,粉青色,黄釉色,乌金色……众多的中国色彩把每一件宝贝都映衬的华丽丰满,栩栩如生!更别说那些具有仙风道骨的造型了,这里随便一件瓷器都是绮美的艺术品,价值连城。每一件瓷器作品上都包裹着中国人的气息,这是国人用智慧之美,创意之美,高雅之美而缔造的精华之最,这乃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延伸。

精美的制品总是离不开色彩的渲染,而这里让我记忆挥不去的还有那别致的金丝楠木,一抹红咖色牢牢实实的把这经历了六百多年风霜雨雪的建筑重重的拖起屹立不倒。不卑不亢的站在那里,继续接受风雨的洗礼。——楠木之美

无论是威武霸气的宝座,还是宫中的交椅,还是那温润如玉的床榻,都是沉稳内敛的舒展在楠木的气息,不管是高空的屋脊,还是喧哗的檐壁,或者是镂花雕刻的窗檐,或者那圆滑剔透的门槛都散发着诱人的芬芳。鞋底轻轻扣打着灰砖发出清脆的声音,一步一步的从台阶缓缓走下来,那从远到近的玉楼金阁被屋脊上的一抹黛绿覆盖着,就如同楠木的树枝上接天之灵气,下吸地之精华一样,生气勃勃的蓼蓝未来。

脚下的路漫漫,抬头看见的浮华沧桑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我走过你走过的路,我见过你留下的文字,我穿越过你奇异的御花园,我缓缓的向前走去,把一串串长长的脚印留在了这浩瀚的深宫中,多少年后,一个回眸又是一个年华。

故宫之美,是一种静怡之美,美的是那样的惬意。故宫之美,是一种鬼斧神工之美,美的是那样俏皮可爱。故宫之美,是一种典雅之美,美的是那样富丽庄重。故宫之美,是一种气息之美,美的是那样噗所迷离。故宫之美,是一种绮丽的美,美的是那样炫目多彩。故宫之美,是一种儒雅的美,美的让人窒息,只想静静的去感受它留下的味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