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7周01读书笔记:关于成长,教育与留学

决定开始一周一本书评了。

原因如下:

我喜欢读书。通过写书评的方式,让阅读更加深刻。

彭小六曾在他的文章里,反复建议私信给他的人:先一周一本书评,坚持40周。我想尝试下这个让他在写作上以及职业上成功的方法。

我的期待:

希望自己在写作上会有进步。

但是,如果写作上没有突破,至少我读了书,没有坏处,且会有收获。

写书评的第一个难题,是挑选一本自己要读的书。

我找了几本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共是两类:工作相关以及小说。

我先试读了kindle上和工作相关的书籍,读了一小会,感觉兴致寡淡。

我又开始看小说,翻了几页后,依旧无法进入到忘我的读书状态。

反反复复之后,我决定逼自己去读刚刚放弃的、和工作相关的书籍《立志要趁早》。


《立志要趁早》这是一本新东方出品的书籍,集合了十位高中生申报美国名校前的前18年人生总结以及十位知名导师(或名师或教育家)的点评,一位导师点评一位高中生。

这本书出版于2009年,距今已经有8年。虽然,故事发生的时间久远,但是成长感悟以及奋斗的内核是经历地起时间的考验的。另外,低龄化留学趋势越来越大,出国读本科已经非常火热。书中的10位青年在8年前甚至是9年、10年前(因为需要1-2年思想或者行动上的长时间的提前准备)就有留学之想法和行动之付诸,先行榜样的作用对于现在的留学家庭还是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的。

这本书,最适合于高二之前的学生以及家中有此阶段孩子的家长阅读。当然,如今已经30岁、工作已有六年的我,读起来也会有启发。毕竟,青春,高考,个人教育,家庭教育,追求理想,是永久的话题。所以,其实这本书,适合阅读的人群很为广泛。


这是一本由高三毕业生们写的各自的关于留学关于成长的故事,因为是18岁的年纪,所以真诚分享,叙事详实,毫无保留;因为少时早成功,书面表达能力非常强,文中有金句,内容中有态度,语言或华美或朴实,对未来的思索、对考试的爱恨以及对教育的看法,父母情和师生情,无一不让人有共鸣。

我总结的这10位优秀青年的共性有:

1,都目标明确,不怕付出,执行力强。

正如书名所言:立志要趁早。对于读者来说,是口号是金句,对于他们而言,这是真正做到的事情,是建议。

2,志向来自于自我启蒙或父母或者环境影响。

他们有的是自己通过阅读等媒介自发地知道了国外教育的模式,想要追求一种更不同的教育体验。

他们有的是父母的引导,从小给他们打开了英语世界的窗口,知道了高考之外的另一条路。

他们有的则是运气,在考试培训班,被老师或者同学影响,知道了出国这条路,从此奋不顾身。

3,或宽松或循循善诱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的影响在这群孩子身上体现特别明显。

有的孩子高考后任性决定出国,空了一年才入去美国读大学。父母同意支持没问题。

有的孩子决定出国后,孩子各种考试失利,除非孩子自己说放弃,否则都只是鼓励。家长们不逼迫孩子努力,一切为考试经受的煎熬都是自发的。

有的父母则带着孩子索性去美国待一年,先体验美国高中教育,以做更理性的决策。

除去家长兼导师兼人生领路人的角色,他们任凭孩子的兴趣去培养爱好。比如一个青年读了爸爸爱读的金庸的小说,爸爸带着她从金庸开始,走进了小说即文学写作的世界,小姑娘的文笔从此开了挂,她分享了自己的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心得。

读书顺序心得

以上是我的读书笔记,推荐给对教育对留学感兴趣的读者们。


我是Twenty4。

谢谢你的阅读!么么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