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纳》在手边放了两个星期,有别于那些情节跌宕起伏、你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的小说,整个阅读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读的时候,人不知不觉被带入一种境地,是一种很轻、很柔、很静的感觉,像雪花无声的飘落,像微雨打湿了地面,同时有一种悲伤慢慢地渗透进你的内心,有时候你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读完后,回过头来想,这本写了一个人一生的小说,没有故事,平淡无奇,充满失意的人生,到底有什么力量让人放不下,丢不开手的呢?大约是读冷静节制的文字背后,你总会轻易地产生共鸣,时时会停下来反观自己的人生,你的人生如何呢?对于人生,你还期望什么呢?
比如第一次与父母、与以往的生活的断裂,让人感同身受,这种断裂的是必然的,可是又让人觉得心酸。19岁的斯通纳,一个来自偏远的农村的农家子弟,进入密苏里大学,一开始读的是与土地相关的、最实用的农学院,父母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希望他在大学里学到点什么,回到家里可以帮上忙,来为那片贫瘠土地带来着的贫瘠的一生注入一点生机,带来一丝改变。
第一年的学习,他用是的在家做农活一样的方法,勤勉、用功,成绩不错。可是第二年,他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必修的英国文学概论,让他措手不及,他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却依然理解不了那些莎士比亚的戏剧和十四行诗。这悄然改变了他的一生。大二的时候,他放弃了农学院的课程,转而投入哲学和英国文学到里面。从实用的学科转向精神世界的探索,却对父母只字未提。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平生第一次对自己的处境、自我身份产生了不满,有那么的东西他不懂,有那么的东西等着他去发现和探索,原来那点从校园里面寻觅到的安全和静谧也被打破。平生第一次感到了孤独。
父母来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要返回家中的最后时刻,斯通纳才把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说出来。父母自然不理解,父亲痛苦,母亲痛哭。他想到漫漫的时间征途,父母盼望了四年等着他回去,最后却落了空。他感觉到对他们“有种复杂的同情和遥远的爱意”。把原来的生活之间的纽带割断,这种痛快里又带着一点恐慌,是我所熟悉的。让人想起自我意识苏醒作的选择和决定。父母的痛苦,也是我所熟悉的。“他听着自己的词语落下来,好像都发自别人之嘴。他望着父亲的脸,这张脸接受这些词语,就像一块石头接受一口拳头的反复击打。”他发现自己跟父母无话可说,互相之间逐渐经变成了陌生人。这种跟原来生活必然断裂带着的疼痛感让人不由的觉得悲伤。
自我选择后,他继续学习,获得了博士的学位,留校任教。他努力教书,却发现,“他对学生讲话,仿佛是站在自我之外,观察一个陌生人给一群不情愿地聚集在一块儿的人发表讲话,他听着自己平板的声音在背诵着准备过的材料,从背诵中体会不到丝毫属于自己的兴奋。”,同时还陷入职场的斗争和纷扰。他追求爱情,获得了婚姻,可是蜜月还没度完,他就不得不承认自己婚姻的失败。他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可是始终保持着对战争的漠然。他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可是却无力保护她的纯真,没有把她从妻子让人窒息的家庭教育里解救出来,大学未毕业,女儿就奉子成婚,为的是逃离那个地狱一样的家。
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大约是那段与女儿在书房里静对的时光,那时女儿还小,两人在书房里面,他备课、改作业、写书,女儿则写作业、看书,当然还有在他四十三岁遇到的爱情,让他懂得了:“你最初爱的那个人并不是你最终爱的那个人,爱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一个过程,借助这个过程一个人想去了解另一个。”他怀着从未有过的亲密、信任和温暖去了解一个人。当然还有那些他努力教书,用心带学生获得的短暂的快乐。
虽然渴望温柔和安静,由于天性里的懦弱,他也没有用力反抗。对于妻子的歇斯底里般的神经质,对于已经支离破碎的婚姻,对于大学体制里的争斗,他都没有用力挣脱,只是以麻木和冷漠包裹自己,退到一个荒凉、狭小的角落。他曾经拥有亲密的友谊,平静的婚姻、可爱的女儿甚至水乳交融的爱情,可是到最后又全部失去。他想当一名老师,他成了老师,可是大多时候,他只是一个冷漠的人,他憧憬过智慧,却只找到了无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想,要是他坚强点就好了,要是他早明白就好了,甚至想要是他能爱他的妻子多一些就好了。
从他的人生里照见自己,那些短暂的快乐瞬间,那些安全的宁静,那些空茫的虚无,那些割裂的疼痛以及无奈和麻木。对于人生,你还期待什么呢?我也问了自己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