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基本每周都能保证一次五公里跑。今天虽然临去健身房之前有点懒,好在最后没有放大自己心里的那一点点不情愿,并用理智制服了它。今天的跑步成绩也不错,发了微信,还被朋友夸奖心率指标非常好。其实今天在跑步机上的时候,我自己的感觉也还是比较轻松的,因而心情也很好,一边跑,一边还想到了自己怎么能从一个在学生时代考个八百米都要靠同学拽到终点,自始自终都把自己定义成不爱动的人,变成今天可以坚持每周跑五公里的呢?
坦率说,我仍然认为自己并不喜欢运动,团体类的运动往往需要约地方凑人,很不灵活方便,而个人的运动,像游泳、跑步、各类肌肉训练,都是动作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让我觉得很无聊。
回忆起来,五年前,让我走进健身房的直接原因来自于我对自己健康状况的忧虑,如果从Coaching的角度来分析,这不见得是一个好的理由,因为它不能让我有“想做”的动力,有的只是”不得不做“的压力。即便如此,我还是在压力的推动下,非常努力的六点起床,赶七点的私教课,然后才去上班。那时候,仰卧起坐一个都做不起来,跑步还没撒开腿就喘,没跑几步,一停下来就晕……我甚至觉得我能坚持下来,主要的原因在于脸皮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遇到了一个还算专业,人也实诚的私教。慢慢地,看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竟不自觉的有了一些想把动作做得更好,想有个小蛮腰的想法了。压力无形中过度到了动力。
然而,我始终也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目标,唯一就是告诉自己要坚持,细想起来,这个坚持应该算是一个过程目标吧?理论上来讲,过程目标并不能保证我们得到自己想要的,而结果目标(也叫引导性目标,Leading Objective)可以。那我又是如何在只有过程目标的指导下,达成结果的呢?自我反思如下:
首先,以结果为导向,相对而言功利心会比较重,而坚持是一种“英雄不问出处,努力不问结果”的洒脱,当然它的背后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自然规律。只要我努力,怎会没结果?像健身这一类长期艰巨的任务,如果以结果为导向,可能还有一个弊端,就是一旦达到自己一开始设定的指标数字,很容易马上就懈怠,从体能再次退步。就像减肥的姑娘们报复性的暴饮暴食。
其次,有人说,达到目标的一个方法是公布目标,让更多的人来监督。这的确有帮助,但这是通过借助外界的力量对自己形成压力,从而达成目标。但如果我们把坚持本身就当成一种激励因素,我每一次的坚持,就像今天我克服了自己内心一点小小的不情愿,都会让自己有成就感,从而激励下一次的行动。
第三,不设定结果目标,不代表不关注结果。我还是购买了运动手环和体脂秤,在每次运动和每天早上做监测。结合手机APP的折线图,我很容易看到自己成绩的进步。当然这个进步并不是直线型,而是螺旋形的,有时候会有一点小小的退步,有时候在有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同样,因为在我内心一开始就是以过程为主要目标,这样一些并不怎么令人乐观的数据也代表不了什么,继续坚持就好咯!另一方面,一旦看到自己在好的成绩上坚持了一段时间,会冲动想让自己的成绩更好。从这个角度讲,虽然我没有结果目标,但我有对结果的期待,如果硬要说这是个目标的话,那这个目标就是设在了“更好”上。这岂不是的确也更好么?
最后,通过这样的方法,自己成绩进步的时间花费是非常大的。坚持锻炼已经五年了,体能上升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一个亚健康的状况的消失,在半年到一年左右就很显著。但在塑形方面就非常非常艰难了,因为这同时还要结合饮食,三年以后才有了一次比较大的突破。还是回到第一条:如果我更多以结果为导向,我估计我坚持不到三年让自己看到效果的时候。
以上,设定过程目标特别适合个人长期艰巨的任务,例如健康管理、知识积累等等。如果在商业社会,考虑到更多人员的配合,大家还是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结果目标,因为这里面承载了很多信息,包括我前面所谓的功利,也包括团队的共同利益,统一大家的认识,结果目标本身就是一个激励的手段。而且,在商业世界里,通常达到一个目标结果,会带来许多直接的实际利益,例如股价的上涨,市场话语权的提升,团队成员的职位上升,收入增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