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早了,闲聊。
聊得非常愉快。
已有好的沟通,享受了耐心热情"拥抱",是见面前的愉快。
见面后的愉快,也许如下:对名字过敏,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对美女过敏,又是一个重要原因。
Ta的胸怀格局气度被美女反复提到。听来特别舒服。惺惺惜惺惺之意汪洋恣肆。
也算是未见其人,已有成竹于胸。
有这样的"贤内助“,Ta的事业肯定会蒸蒸日上,我也沾光大发。
聊点一:愿景。
辞职的通性,共识。
关于东南亚外派的一个案例。
略对冲劲与歧视交互并成共识。
聊点二:家庭教育。
(早婚早育的调侃后,一本正经说私聊给四岁母亲一些“纸上谈兵")
受邀参与十点半的讨论会。
推荐几本书。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刘良华老师的《新父母学校》。
重推张老师的三个字:奶蜜盐。
聊点三:学科教学。
(忙,不欲展开,也无展开)
集体六人组聊家教,两小时整。地点换了一次,有"一大"的味道,让教室,避吵闹。换到一亭子,走时大爷大妈们已淮备麻将。
附:
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
《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一书由张文质所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如果一辈子只看一本教养书,那它一定就是《奶蜜盐》 ! 《奶蜜盐》以专业的教育理论为依据,遵照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从孩子一生的发展出发,为中国教育提炼出简单、有效、直接的解决之道,从根子上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家庭教育问题——
2岁以前,以母爱为核心的奶,让孩子永远都不会缺乏安全感;
2-6岁,以鼓励与赞赏为主的情感支持方式,让孩子永远珍视自己,肯定自我的价值,奠定一生的自信;
6岁以后,通过约束、引导,塑造孩子发展所必须的品格与智识,包括生命安全、身体教育、责任教育、社交训练、习惯教育、惩罚教育等。
奶、蜜、盐是孩子生命所需的核心元素,是孩子成长的本能需求,当这种本能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可能看不出这个满足对他有多大的意义;但当这种需求发生欠缺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个欠缺的影响有多大。
作者简介
张文质,教育学者,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
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与上千万家长保持亲密的互动与沟通。在深谙中国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张文质首次提出 “教育是慢的艺术”“保卫童年”等教育理念,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认可,并将这些教育理念推广到千万学校、家庭之中,被誉为“中国真正懂素质教育的专家”。其多部作品入选“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继畅销书《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后,张文质跨越了中国18个省市,深入到上千所中小学学校,与家长、父母和孩子倾心交谈,把脉中国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并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总结出影响孩子成长与发展的“奶”“蜜”“盐”三大核心元素。只要父母在相应的阶段给与了足够的 “奶”“蜜”“盐”,孩子可以一生都不缺。
目录
Part 1 奶—— 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1]
01 哪些隐秘需求,必须充分发现与满足?
※ 哈佛的“面无表情”母婴互动实验及婴儿心理分析
02 为什么强调母亲的“在场”?
※ 三种不够好的父母,你会是其中一种吗?
03 家庭教育不是去 “教育”,而是去还原
※ 孩子都不陪,爱从何说起?
04 爱应该回到每天的日常生活
※ 建设你的家庭日常生活
05 孩子的快乐,只是因为你
※ 哪些因素改变了我们的相貌?
06 给孩子的爱,永远不怕多
※ 童年时给够了,一生都不缺
07 生物伤疤:童年伤害的后遗症
Part 2 蜜—— 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
01 先弄清“爱”的本质,然后去爱
※ 父母的爱,孩子的债?
02让儿童成为儿童
03 把每个孩子都当成天鹅一样去鼓励
※ 打击教育下的成功,是什么样的成功?
04孩子的世界,比成年人要慢
※ 了解生命的“复演”,让孩子自然地生长
05 学会与孩子的不足友好相处
※ 自卑也有可能成为正能量
0 6差一点,又何妨?
※ 不要轻视“ 弱势”孩子的内驱力
07励志教育,90%是无用的
※“闻鸡起舞”,害人不浅
08没成为天才,却得了天才病
※莫扎特生活在农民家庭会怎样?
09 真正天才的品质是什么?
※ 过早的判定,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10 每个孩子都应该去体验“意义非凡”的事
11 一切教育都可以游戏化
Part 3 盐 ——我们的人生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
01 教育权利一定要掌握在父母手里
※家庭战争爆发前,请先算一笔账
02让孩子知生死——“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 家庭教育的核心:身体教育学
03 孩子应装“避雷针”
※ 英国儿童十大宣言
04 如何与孩子“订契约” ?
※ 哪些小问题会变成大麻烦?
05小时无担当,老大徒伤悲
0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不接地气,怎么成人?
07 制定与孩子相适应的学习目标
※ 你的孩子是追赶者,还是飞翔者?
08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斗而不破”
09 电子产品的使用,也需要“驾照”
10 把孩子放到群体环境之中
11 惩罚教育,伤害是双向的
12 每个强势的父母背后可能站着一个懦弱的孩子
※ 1次批评,需要24次表扬才能补偿
13一个新问题——“尿不湿”时代孩子的敏感与无感
14为什么孩子会闭上倾诉的嘴巴?
15永远都要站在孩子的身后
※ 所有孩子害怕的三件事是什么?
16必须要承担的生命之重
附:给父母们的进阶课[1]